新春第二發好書來了!
他是一個諮商心理師,也在看守所當輔導志工,與受刑人對話。只是,所有發生在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都在他年輕的生命中,真實發生。看初稿的時候,看得我心驚,但是又忍不住一口氣讀下去......
我要怎麼形容這樣的家庭?
那浮出心頭的第一個句子,便是:爛泥,一攤爛泥。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還有甚麼事情沒有發生?
尤其莊詠程寫到他充滿怨念、控制慾的外婆,我完全像看了一場電影一般。這樣的外婆不斷窺視著兒女與丈夫的生活,女兒結婚逃開了,兒子頹廢至酒精中毒死亡,但悲劇沒有結束,第三代的孫兒留了下來,在死亡的陰影裡繼續被監控。
真的很難想像,直到高中,莊詠程還與外婆同房。
囤積癖的外婆床上堆滿了洗過或沒洗過的上百件衣服,家裡有三台冰箱,每一次打開冰箱,都要擔心食物像土石流般的崩落,而那些可能是去年某一餐的魚湯,或者是某一年燉的肉燥.......
餐桌上放了滿滿的菜餚,只要還沒浮上厚厚的黴菌。每到吃飯時間,鼻子不好的外婆,便要他們去嗅聞一下哪一盤沒有壞掉。
外婆節省,家裡不准隨便開燈,水也不可浪費,夏天三天洗一次頭,冬天要一周才能洗......如果被發現偷偷洗頭,就會被拉扯出來,狠狠幾個巴掌,與怨毒的咒罵。
青春期時,只要他在浴室裡待久一點,外婆就會悄悄把耳朵附在門上偷聽,半晌大喊:
你是不是在玩你的身體!
而這些都只是書中故事的一小部分。
現在說來很輕鬆:
這些如同爛泥一般的日子,都成為一個心理師的養分。
但我沒辦法這樣說,因為生命種種惡劣的標籤,那樣框在一個成長的孩子身上,我不知道莊詠程心理師是怎麼活過來,這些年,他又是如何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喜歡看生命故事、在成長中努力拔卻標籤、活出自我的讀者。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能夠承認,
我始終是那個惶恐的男孩,
但我不再擔心他人的評價或感受,
我有自己想探索的目標、自己的生活方式。
別人給的標籤,無法決定我是誰。
江文賢(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心理師)
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李崇建(作家)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陳鴻彬(資深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
黃錦敦(敘事治療取向講師‧督導‧作家)
共同推薦
《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
*謝謝畫家海至賜圖,讓這本書封面如此之美!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