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書
已找到 10 則相關結果
去上張大春NEWS98的節目,談胡波《遠處的拉莫》。 於是前兩晚又把書翻了一翻。 其實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第一次讀,那是看完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搜尋了不知道多少胡波的資料之後,基於一種心理代償的作用,我不斷在書裡找尋著「希望的可能」「光的可能」,我在文字中潛泳,努力想說服自己的是:不,事情沒有那麼決絕,其實他有機會在懸崖邊住手的。還有希望的。 我這樣說服自己,我這樣說服同事。 然而昨晚闔上書頁,我感到無比疲累。 其實啊,我一直都知道,這是一本絕望的書,從第一個故事開始,胡波不斷質疑自己,與自己辯證活下去的可能,從一開始的〈看哪一艘船〉存活的希望與溫暖,到最後一篇以弒父為名最寒冷的〈抵達〉,他已經找不到與這個虛偽世界對抗的理由了。 「衰朽的事物在陽光下靜靜的腐爛發臭」,而我們的眼光不逃避。就凝視著。 這是一種多麼飛揚跋扈的信念。 新聞中說他死意堅決,因為最後的他離地只有十公分,他是有機會反悔的。 我說浪漫。 這樣的想像太浪漫。 查過資料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決絕的瞬間。沒有過程,就是瞬間。 胡波哪裡會不知道? 那就是一個選擇。不是不熱愛生命,相反的是他更愛生命,所以對生命有更高的標準、原則與渴望。 於是,我才能承認:這其實是一本遺書,一本九萬字的遺書。 廖梅璇寫在Okapi的這篇文章極好。 當時知道她要寫,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憂的是他們都是一個巨大的痛苦接受器。喜的是他們同樣都是真純的人。 為什麼真純的人反而要付出代價呢? 「這世界實在是太噁心了!」 我無法不套用胡波的話。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新春第二發好書來了! 他是一個諮商心理師,也在看守所當輔導志工,與受刑人對話。只是,所有發生在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都在他年輕的生命中,真實發生。看初稿的時候,看得我心驚,但是又忍不住一口氣讀下去...... 我要怎麼形容這樣的家庭? 那浮出心頭的第一個句子,便是:爛泥,一攤爛泥。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還有甚麼事情沒有發生? 尤其莊詠程寫到他充滿怨念、控制慾的外婆,我完全像看了一場電影一般。這樣的外婆不斷窺視著兒女與丈夫的生活,女兒結婚逃開了,兒子頹廢至酒精中毒死亡,但悲劇沒有結束,第三代的孫兒留了下來,在死亡的陰影裡繼續被監控。 真的很難想像,直到高中,莊詠程還與外婆同房。 囤積癖的外婆床上堆滿了洗過或沒洗過的上百件衣服,家裡有三台冰箱,每一次打開冰箱,都要擔心食物像土石流般的崩落,而那些可能是去年某一餐的魚湯,或者是某一年燉的肉燥....... 餐桌上放了滿滿的菜餚,只要還沒浮上厚厚的黴菌。每到吃飯時間,鼻子不好的外婆,便要他們去嗅聞一下哪一盤沒有壞掉。 外婆節省,家裡不准隨便開燈,水也不可浪費,夏天三天洗一次頭,冬天要一周才能洗......如果被發現偷偷洗頭,就會被拉扯出來,狠狠幾個巴掌,與怨毒的咒罵。 青春期時,只要他在浴室裡待久一點,外婆就會悄悄把耳朵附在門上偷聽,半晌大喊: 你是不是在玩你的身體! 而這些都只是書中故事的一小部分。 現在說來很輕鬆: 這些如同爛泥一般的日子,都成為一個心理師的養分。 但我沒辦法這樣說,因為生命種種惡劣的標籤,那樣框在一個成長的孩子身上,我不知道莊詠程心理師是怎麼活過來,這些年,他又是如何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喜歡看生命故事、在成長中努力拔卻標籤、活出自我的讀者。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能夠承認, 我始終是那個惶恐的男孩, 但我不再擔心他人的評價或感受, 我有自己想探索的目標、自己的生活方式。 別人給的標籤,無法決定我是誰。 江文賢(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心理師) 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李崇建(作家) 周志建(心理博士‧資深諮商師‧故事療癒作家) 陳鴻彬(資深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 黃錦敦(敘事治療取向講師‧督導‧作家) 共同推薦 《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 *謝謝畫家海至賜圖,讓這本書封面如此之美!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今年二月底上網逛逛,看到一個粉絲專業「臨床心理師的內心小劇場」。 心理師的書,寶瓶做得不少,但這位不具名的臨床心理師的文字卻深深地抓住了我。寫得是諮商室裡的故事,經過了變造轉換,語言錘鍊、懂得時空的巧妙運轉,人物角色設定生動,有伏筆有懸念,文字又幽默有趣,他根本是天生的小說家呀。 他運用個人心理師的專業,將社交畏懼症、強迫症、自戀型人格、恐怖情人,一一用小說筆法寫進了故事裡。 粉絲頁的人數還不算多,但這不重要; 作者沒具名,沒著作,但這也不重要。 我花一整個晚上一一爬完所有文章,並做了簡單的分類,立刻發訊息跟他聯繫,彼此說了點客套話並約好見面的時間。 隔了三分鐘,他又傳來一訊:朱總編,我們曾在2015年通過一次電話,是古嘉琦引薦的,我那時有本關於幻嗅的小說,謝謝您當時撥空閱讀,您讀後給了很珍貴的意見。 瞄了一眼訊息,原來我退過他的稿? 當時心都涼了。我是被咬過的人,可能要好多年都有草繩陰影。 那時我究竟說了甚麼?我不敢立刻回信,先去把2015全年的工作筆記找出來,一天一天翻看。終於找到我們聯繫的那一天。 2015,劉仲彬投來了一本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幻嗅】,講的是一個心理諮商師與販毒集團的故事。僅管工作忙碌,但我仍特別喜歡審新人的稿,名氣從來不是重點,而是我相信以內容取勝的眼光。 【幻嗅】這個題目結合了他的專業知識,寫得頗好,但可惜的一點點是,畢竟還是一個年輕人,一出手就要駕馭長篇,是會有點破綻的,而且到了結尾,常常不知道該怎麼收拾。 我決定事情頗快,看完十萬字,立刻打開信箱,想要回信給他,如果只是單純的退稿,公司向來有制式的信件,但我就是想親自跟他說說話。 信寫了一半,覺得不對,文字無法展現我對他的喜愛,我不希望一封沒感情的退稿信,讓這個年輕人灰心了。於是我拿起電話,直接打了電話給他。那是惜才啊。 我鼓勵了他、讚美了他,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知道,寫小說不一定要從長篇開始,以我看到的狀況,他應該先寫比較好駕馭的短篇。 這其實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 掛上電話,我忘了這件事,當然也忘了心理師的名字。 我沒想到的是,我們又重新相遇了,以短篇的形式、以讓我驚豔的形式。 我非常喜歡劉仲彬臨床心理師的這本新書《人生障礙俱樂部》,他不是一本獵奇的書,而是一場人類另類心智的大探險! 我很開心的推薦給讀者,歡迎對號入座,我活得越老,越發現我們都被蒙蔽了,正常人才是少數,而我們,而我們都有病,不是嗎?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詳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整理完2019新書《有一種愛。不怕回不去了》其中「有一種愛」的部分。再挑一篇,讓大家回味當爸媽的心思。 有一種愛,我始終樂於為妳擺渡,在這樣,在那樣的,移動中。 我望著髮鬢蒼蒼的爸媽。我牽著女兒柔柔的小手。 我想到小時候,爸媽帶我到街上看電影。我想到妳坐在娃娃車上我們闔家逛街。 我老媽不時打個電話來。我不時想著,以後我也將日日思念出外闖蕩的女兒。 我這樣回想。我這樣推想。 於是,我感覺我是一個擺渡的人。而且,我必須接受自己是一個擺渡的人。 擺渡於我的爸媽,以及,我唯一的女兒,之間。 女兒問我,什麼是擺渡人? 因為我翻讀著一本書,書名上有著「擺渡人」三個字。 我跟她說,我們去淡水碼頭,坐渡輪到對岸,以前船小,用手搖櫓,送我們過河的人,就叫~擺‧渡‧人。我刻意放慢聲調,拉高尾音。 女兒其實很快就懂。因為,她幼稚園時期,我跟她講的《西遊記》故事裡,就數度出現唐僧師徒渡河的畫面,擺渡人不可少:話說那黑水河渡頭靠過來一葉小舟,船頭一位白髮蒼蒼,眼神沉沉的老頭,望著唐僧、悟空、八戒等一行人…… 從此岸,到彼岸。必有划船擺渡人的角色。盡管,常常不是故事的主角。但那時,女兒總是睜大眼睛,嘴角咬著被子,表情一路追隨我的大話西遊而變化。 是啊,女兒,我親愛的女兒,我將是妳逐漸長大,逐漸成為有自己意見,且逐漸擺脫我的影響範圍的,那個擺渡的老爸啊。 在生命的長河裡,我們家族已經一代又一代的,走過一程接一程的旅程,我爸媽擺渡了我,讓我走過的歲月,雖然物質不免匱乏,心頭卻充滿暖暖的動力。我過了他們扶持的一程後,自行走了一大段孤單的行程,見山是山又或者不是山,見水是水也或許不是水,但我始終沒迷過路,沒迷亂過自己的腳步。 我何其感謝我爸媽的擺渡啊! 在飄搖的河道中,他們如此單薄!如此奮力的逆流而上!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我,跟我的弟妹們。 他們咬緊牙關不放棄,於是,才有了我登上彼岸,自己揚帆啟航的一天。而那一天的到來,他們卻往往遙望我的背影,在雲裡、霧裡、山嵐裡,若隱若現。 擺渡人的心情,我那時怎會懂?我的前方,山正高,海正闊,路正長著呢! 但我總有一天,會懂的。 那是當我遇到妳媽咪,想在自己行經的河岸邊,停下來,看一看駐足的風景,想一想人間的某些永恆的意義時。 是啊,妳媽咪也是擺渡人呢,在感情,在婚姻的選擇上,她擺渡了我,攜我之手,往一個男人尚未踏足的婚姻的草原上前行。我讓她牽著,手心感覺溫暖,心頭逐漸踏實,原來擺渡是一種情分,照亮了我原先看不清楚,想不真切的關於我人生的某些困惑。 女兒啊女兒,這才有了我遇見妳媽咪,然後努力想擺渡妳的,一切的源頭。 女兒妳一定是要懂得感謝妳爺爺奶奶的。妳是一定要懂得感謝妳媽咪的。 妳的臉型似我,略為寬長,雙眼水亮,人中鮮明,抿嘴不語時,簡直就是「女版」我小時候的復刻版。 而我又像妳爺爺。妳二叔總說大哥年輕時簡直是老爸年輕時的翻版。 我們就是這樣,一代肖似一代的,延續著。而肖似的,豈止顏面呢!某一些價值,某一些堅持,其實也是延續著。 每一代都承擔了把下一代照顧好的擺渡角色,我們不僅要讓下一代,安然從生命長河的此岸渡到彼岸,更要他們比我們更好! 女兒妳剛出生,滿月後,妳奶奶就不捨我們把妳托給外頭的褓姆,堅持幫我們照顧妳。我們起先擔心把妳交給外頭褓姆的風險,也不忍妳打攪了老邁的奶奶與爺爺。但,妳還是在他們家,住了兩個多月。 那應該是奶奶爺爺,既疲憊又開心的兩個多月吧! 至今,妳兩個多月大,笑咪咪被抱起來的那張照片,還被爺爺奶奶放大了,置於客廳顯著的位置上,他們只是想一再的告訴每個進來家門的訪客:這小女娃,可是我們的孫女啊! 當然,他們更想提醒自己的,應該也是:放一張孫女兩個多月大,在他們家拍下的照片,他們將一輩子會記得,他們曾經擺渡過他們的孫女! 女兒,妳奶奶一定曾經抱著妳,在客廳一角輕輕搖晃,說不定還哼著我在襁褓中時,她曾經哼過的歌,那些飄搖大半世紀的老歌,伴隨她,度過許多的煎熬。 妳爺爺那時的狀態比現在好很多,他一定也在一旁看著妳,看妳如何睜開眼睛望著世界,看妳如何閉目熟睡夢著世界。他或者心頭也會唸著:這娃兒,長得跟我大兒子簡直一模一樣嘛!那個被他抱在手上,躲過砲彈;被他舉起藤條,追著打的,大兒子。 他們帶著妳,回到了我的襁褓時代,回到了他們曾經擺渡我啟程的那一岸。 光陰悠悠,日子幽幽,風風雨雨,他們都熬過了,才有抱著他們的孫女,悉數往日的閒情啊。 說起酷似,妳有時側臉一笑,每雙看妳的眼睛都會在嘴裡迸出:啊真漂亮,像她媽媽呢! 多半這時候,妳是開心的。妳媽咪擺渡妳的,除了酷似的面容外,當然還有她生命裡某些極為陽光的性格。妳會慢慢的,於自己以後的歲月裡,漸漸去發掘妳擺蕩於妳媽咪與妳爸比之間的,個性與特質的移動,然而,漸漸的,妳自己的風格亦於焉而浮出。那是生命的大學問,要妳自己一輩子去摸索。 可是,妳要記得,我們,愛妳的每一個親人,都在妳的長河裡,默默擺渡過。 女兒啊女兒,我何其有幸,在人生的路程上,於這一段路,做妳的擺渡人,帶妳到河的另一岸,去看看世界的另一些風華與景緻。 我必然只能陪妳一段,擺渡一程。 這是生命的律則,我們無從抱怨。 但妳應該試著明白,這雖然是一代擺渡一代的律則,卻是無怨無悔的愛。 我跟妳媽咪的雙手,將逐漸佈滿歲月痕跡,一如妳爺爺臉上的紋路,妳奶奶手上的老斑。 我們會逐漸的鬆手,在妳越來越有意見的路程上。 但我們必會善盡我們擺渡人的角色,在妳生命的長河上,無怨無悔。 有一種愛,讓我樂於為妳擺渡,伴我親愛的女兒啊,直到她說:爸比你放心吧,我長大了,我會自己划槳,我會自己探路的。 然後,有一天妳會對自己的孩子說:知道什麼是擺渡人嗎?來,唐三藏帶著孫悟空、豬八戒,到了黑水河邊…… 然後,妳想到了我。我樂於為妳擺渡。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nlindaddy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出版了一本輕鬆實用的書,作者是「律師談吉他」粉絲頁的雷皓明律師。 那時看「律師談吉他」就覺得雷律師寫得真好,簡單說就是讓生硬的法律開口說人話!且雷律師說,很少人願意(或者花得起) 八萬元一審的律師費,但我們的生活卻常在律法的邊緣,諸如發生車禍的索賠、在網路上的誹謗、跟網拍商家購物買到假貨、老闆不給你加班費......這種種盡皆法律爭議,如果你能是先將這些搞清楚了,是不是就可以減少許多爭端? 別的不說,就我的行業裡,每回面對作者,我習慣要把合約清楚的從頭講解一遍,給作者的草約,重點處我也儘量用紅色字標出,有時作者非常豪邁,拿到合約就要簽字,我都會說:且慢且慢,你一定要整個理解了再簽。 不是我愛講,實在是大家在江湖行走,如果在事前把底線全部坦率的亮出來講清楚,日後的合作,才能求個清爽。 雷皓明律師的這本《一不小心就被吉──白話的生活法律對策》是本說人話的家庭必備寶典,從網路、交通、租屋、婚姻、遺產、性,令你憂心的生活法律大小事,資深律師白話說給你聽。 怎樣會觸法?怎樣好脫身?怎樣能還擊?滑手機傳張圖也會挨告!簽好的租屋契約竟無效!法律條文好難懂,因為沒人簡單說給你懂。抱緊你的權益,遠離飛來橫禍,就從這本書開始! 在網路上,對著別人的虛擬角色謾罵,也算妨害名譽? 只是轉貼個長輩圖,竟然侵犯著作權?他罵我「馬英九」、「陳水扁」,可以告他公然侮辱嗎?知名品牌賣我淘寶貨,算不算詐欺?被車子撞了,可以要到多少賠償金?明明是路上交通標示不清,警察卻開我單,合法嗎?房東可以隨便闖入我跟他租的房子嗎?訂婚的聘金,一定要一次給一大筆錢嗎?爸爸從沒養過我,如今我卻得扶養他? 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私生子,有權分遺產嗎? 活在法律的世界,別以為法律和自己不相干,愈是不了解,愈是一不小心就被告,甚至被人吃乾抹淨還外帶!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詳見作者臉書yeachun,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跟朋友打完一封長信。 突然想起希臘神話裡的阿特拉斯。在許多繪畫與雕塑中,他半跪在地上,青筋暴露,沉重的負著地球,以擎天之姿。但他越努力,地球就越沉重的壓下來...... 美國作家德蘭,在1957年寫了一本百萬長篇鉅作小說,他說,你就建議他聳聳肩吧。 或許聳了聳肩,地球還在那兒自轉公轉,根本不須你扛負。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對它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為我而活。」德蘭的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裡這樣說。 小說太長,我沒看完(看不完)。 這段也不是作者的中心主旨, 只是我就是想到了這段,然後想啊想啊,也許自己也應該聳聳肩。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詳見作者臉書yeachun,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臉友推薦我《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高寶),火速訂購,並一口氣讀完了。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美國長春藤名校的大學生麥蒂,在2013年的自殺事件。麥蒂是個優秀的運動員,是全紐澤西跑得最快的選手之一。數家大學都急著招募他,爭搶他進入田徑校隊。麥蒂美麗健康,他在賽道上的英姿,和學業優異的成績,他在instagram上傳一張張快樂光鮮、紀錄每個精彩時刻的照片,無一不在訴說這亮眼的人生起點。 而那背後,沒有人知道他在經歷甚麼,為什麼要結束青春?他在IG上有一萬多名粉絲,他在墜下之前幾小時,還在各種通訊軟體的社群裡和友人聊天,他的家人天天與他通訊,他看似有強大的感情支援,但為什麼? ESPN的專欄作家凱特費恩,他辭掉工作,走訪麥蒂的家人、朋友、師長,然後在親人的協助下,進入麥蒂的電腦,看他每一封簡訊、e-mail、IG,抽絲剝繭去拼湊事實的真相。 這本書的好,在於他有好多個層次。 其一,我們都在經歷一個網路社群軟體時代的劇變。 麥蒂與他的父母關係很好,但這一代的父母卻很難理解身為「網路原生代」的麥蒂面對著甚麼樣的壓力。 過往離家上大學,也許一周打一次電話報平安,但如今網路讓孩子無時無刻在哪吃甚麼睡覺沒等瑣事都無一現形,他縮短了距離,卻也變成成長的另一種阻礙。 且網路媒體與社群平台是一個公眾與私人交織的複雜平台,「好還要更好」,為了掩飾而過度扭曲自我形象,讓世界不在表裡如一。 每一個網路世代的人都在迫切追求自我更新的「更高版本」。 第二,憂鬱症不是一種以偏概全的病,更不是抗壓性的問題。自殺很少是單一理由,沒有唯一凶手,自殺是一種累積的情緒,同時需要引爆的動機與事件。活著的人總想卸責般地為逝去的人找到代罪羔羊,但你是否想過,你曾經有機會扮演那雙扶起他的手? 其三,這本書有兩條線在走。一線是麥蒂的死,一線是作者的自我探索。同樣身為運動員,同樣在青春時面對要不要結束的掙扎,同樣在面對眾人期待下,彷彿道義的,必須要呈現樂觀開朗的一面......作者在寫麥蒂,也在寫自己。 最後,我想引一下書上的話,為我們這個荒謬的時代: 我們飽受煎熬,沒人教我們如何輸得起。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消費主義下的產物,我們視自己為一項即將被貼上標籤的產品。在人生的各個不同的階段:社交、愛情、專業上被「上架」,等著待價而沽。 每一件事在我們眼中都是行銷自己的手段。焦慮和憂鬱的狀況,當然也就無止盡的蔓延。 即使在你眼中完美的人,其實都正在經歷一些掙扎。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本文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朱亞君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eachun・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做了一本很特別的書,這是美國性別研究先驅、社會學系資深教授蘿芮‧理查森博士所著《夾縫中的女人》(THE NEW OTHER WOMAN)。這是第一本針對「第三者現象」所寫的性別研究經典專著,已被翻譯成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與葡萄牙文,暢銷國際。 書裡提到一個調查數據,40-50%的男人承認自己曾經出軌,在年收入六萬美金以上的男人,這數字又上升至70%,而超過15%的丈夫承認自己連續出軌。對象都是單身女性。 為甚麼有這麼多單身女性甘願陷入這樣的關係?明明是一段建立在祕密、欺騙與背叛上的關係。明明是一段雙重欺騙的關係。是什麼樣的社會與文化因素催生了這類關係,即使被汙名化也阻止不了其發生? 這本書「當然」的「當然」,不是一本給第三者賦權的書,而是一本從社會學的角度切入這些夾縫中的女人,透過55組採訪,以大量的案例,去探討女性(妻子與情人)所處的位置,以及所面臨的問題。瞭解現代的第三者,就是瞭解每個女人的希望和鬥爭。瞭解第三者與已婚男人的關係是如何被建構的,你就會更了解男女關係的權力與結局。你更會瞭解男女之間的友情、愛情與性的走向。 以下是目錄:【作者序】寫給中文版讀者前言 關於「第三者」的研究第一章 第三者現象:私密、禁忌與覺醒第二章 她和他的開始第三章 性是主要因素嗎?第四章 這是愛嗎?第五章 婚外情如何隱藏?何時展示?第六章 他的妻子第七章 失去控制的感覺第八章 當關係劃上句號第九章 第三者的未來,何去何從?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本文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朱亞君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eachun・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圖/朱亞君推薦好書 【衡量一個人】 最早,我還滿想用這個標題來做書名的。 《做工的人》出版之後,我想立青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不是寫稿的時間多了,而是聽故事的時間更多了。 不只是工程界的工人碰到他就說,你怎麼沒寫到這個沒寫到那個,然後不斷的述說他們的痛苦(或張揚他們的能耐),而在業外,更多的是許多基層的工作者主動聯繫。 像在酒店工作的女孩便是。 她們是陪酒小姐、她們是性工作者,她們是私娼。 她們各有故事來到這裡。 我們不是要同情誰,同情是上位者、有權力者的話語。 我們要的是了解、傾聽。作為一個人,如果我們可以直立的站著、堅強的去面對這每天清晨世界加諸給我的考驗,我們該說:謝謝。因為有多少人,他們從起跑點就被這結構狠狠的壓迫著,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現實的歧視赤裸而明顯,整個社會喜愛消費女性的青春肉體,卻又指責以此為生的人。」 我們先是邊緣化這些群體,強加上道德的框架,然後再來責備選擇加入的人。 「不好好努力,將來就是去做工!」 承認吧,我們心裡大多是這樣想的。 如果立青不會寫作,如果《做工的人》出版了印3000退800,你會怎麼看他,會加他好友?會邀請他去站台?我們總憑藉著某種社會約定成俗的「成就」來衡量一個人,但沒有了數字呢?我們還能不能愛一個人、尊重一個人以平等心? 我想立青在《如此人生》書裡寫的,不只是那些百工勞動者,也是他自己。 作者為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朱亞君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eachun●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圖/朱亞君推薦好書 【衡量一個人】 最早,我還滿想用這個標題來做書名的。 《做工的人》出版之後,我想立青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不是寫稿的時間多了,而是聽故事的時間更多了。 不只是工程界的工人碰到他就說,你怎麼沒寫到這個沒寫到那個,然後不斷的述說他們的痛苦(或張揚他們的能耐),而在業外,更多的是許多基層的工作者主動聯繫。 像在酒店工作的女孩便是。 她們是陪酒小姐、她們是性工作者,她們是私娼。 她們各有故事來到這裡。 我們不是要同情誰,同情是上位者、有權力者的話語。 我們要的是了解、傾聽。作為一個人,如果我們可以直立的站著、堅強的去面對這每天清晨世界加諸給我的考驗,我們該說:謝謝。因為有多少人,他們從起跑點就被這結構狠狠的壓迫著,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現實的歧視赤裸而明顯,整個社會喜愛消費女性的青春肉體,卻又指責以此為生的人。」 我們先是邊緣化這些群體,強加上道德的框架,然後再來責備選擇加入的人。 「不好好努力,將來就是去做工!」 承認吧,我們心裡大多是這樣想的。 如果立青不會寫作,如果《做工的人》出版了印3000退800,你會怎麼看他,會加他好友?會邀請他去站台?我們總憑藉著某種社會約定成俗的「成就」來衡量一個人,但沒有了數字呢?我們還能不能愛一個人、尊重一個人以平等心? 我想立青在《如此人生》書裡寫的,不只是那些百工勞動者,也是他自己。 作者為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朱亞君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eachun●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