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飛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在同一個宇宙。」這是謝春德的至理名言。些許詭異,些許玄妙。
專程跑了一趟教育大學美術館,果然見到謝春德的精彩個展:「天火-平行宇宙系列( Ten-Ka , The Parallel Universe of Hsieh Chun-Te)」。
這是集結謝春德思想精華,由林曼麗教授親自操刀策劃,我近期看到最精準到位的優質展覽。不管是藝術家創作深度,或者佈展規劃的別出心裁,令人神往。
擔任過北美館長、故宮正副院長,林曼麗對藝術家內涵,與北師美術館環境,非常熟稔,因此精準的定位與規劃,完全凸顕創作者神髓,讓校園美術館的展覽,呈現相對高度。
在具有100多年歷的台北教育大學,以及noiz architects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當代美術館裡,2、3樓雙層挑高主展間,成排落地玻璃,和著11月天裡、近午亮麗的陽光,沒有圍牆的臨街高聳行道樹,綠意燦爛悠閒、偶爾馳聘而過的捷運列車,不但不是噪音的干擾,而是動態能量中,一起讓安靜的美術館展覽,鮮活靈動了起來。每一隅角的作品呈現,盡收畫龍點睛效果,給了觀賞者,許許多多啓發。
謝春德為台灣極具開創性、難以被歸類的攝影家。從早年紀實性攝影的「家園」和「時代之臉」,顯現數位暗房功力的「無境漂流」至編導式攝影的「生」,謝春德的鏡頭由外在環境聚焦至內在精神探索,以多重維度的宇宙觀,展開其最新創作「平行宇宙」系列。
「平行」,二字源自數學的概念,也就是說,兩物經過無限延伸而不相交,始終保持固定距離。在宇宙學上,「平行宇宙」意味著多重宇宙,也就是除了我們所生活的宇宙,仍有其他宇宙同時存在。但對謝春德而言,「平行」成為了動詞,意味著一轉念即能「穿越」時空,進入另一個維度的空間。
《天火》則為「平行宇宙」系列的首部曲,集結其2002至2018年的創作,融匯大尺幅編導式數位攝影、裝置、詩文、表演、飲茶等多領域的藝術型態,汲取東方風景意象與西方神話元素,將各種文化符碼融為一爐,探索人類與自然、肉身與靈魂、空間與時間的極限,最終指向「靈魂的歸處」,人類真正的家。
而《天火》創作,源自謝春德的登山經驗。素有「登山怪傑」之稱的李小石,是謝春德的登山導師,他是台灣第一位登上聖母峰之人。2002年,謝春德第一次和李小石登南湖大山,原有高山症的他攻頂後因喝了一杯酒而休克。這次瀕死經驗,讓謝春德開始思考更多關於生命、宇宙的存在、消亡、重生等議題。
《天火》的視覺語言,也因此帶有一種宗教神話的儀式性:單腳走鋼絲救出小孩的母親,受密勒日巴施法而在空中爆裂、血濺四處的飛鳥,西藏納木措湖上漂浮的紙人,日月潭邵族的白鹿神話,和提著自己頭顱的戰士等等,在在指向人類的原欲、愛憎及自我意志的展現。在展覽敘事上,藝術家也創造許多「空間中的空間」:高山、廢墟、修道院、水池等,試圖讓觀眾在不同空間的轉換中感受到多重宇宙的向度。在謝春德的《天火》中,攝影並非現實的紀錄或轉譯,而是奮力創造非現實的媒介,而入山的過程便是人生的旅程,最終將超越對死亡的恐懼,進入「永生」。
現年69歲的謝春德,是台中人,大半生像是在遊戲人間一樣,有著豐富的生活與創作資歷,累積出獨樹一格的作品息能量與創作語彙。從1969年第一次個展《午夜》(Midnight)至今,創作生涯長達半世紀。年少懷著思鄉之情,走遍台灣各地,帶有距離感的鏡頭卻透露出真摯情感,發展出紀實題材的《吾土吾民》(Land & People of My Own)、《家園》(Homeland) 和《時代的臉》(Faces of Our Time) 系列。未曾停止遷徙的遊子,從1975年開始,陸續前往不丹、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地,率先採用數位工具創作,確立其追求攝影數位化的實驗精神,並於2002年回到故鄉發表《無境漂流》(Non-Zone Moving)系列。2003年,創立「食方」(C’est bon) 餐廳,一手打造菜單、餐具及空間設計,展現其多面向的創作慾望。2011年,《春德的盛宴》(Le Festin de Chun-Te) 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展出,首創「飲食劇場」,結合攝影、裝置、食物、表演,其中攝影作品《生》(Raw) 系列,開始其編導式的影像佈局,直視社會環境與歷史文化之下,人類生慾、愛恨之拉扯,並引起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 的興趣,遠赴台灣拍攝謝春德的紀錄片。2013年於高美館舉行回顧展《微光行》(Slight Touch)。2016年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平行宇宙二部曲《勇敢世界》。今(2018)年,北師美術館的這個展覧,可說是回到該系列的出發點,揭開平行宇宙的首部曲的《天火》,沈浮跌宕,精彩絕倫。
對一個自我要求嚴謹的藝術家,謝春德的創作計畫,往往歷時10年以上,從手稿繪製、人物安排、場景設計與調度、後製到輸出的縝密流程中,誕生出一幕幕宛如電影停格的深刻影像,這些影像,更是台灣攝影歷史更迭的重要見證。
謝春德對於《肉身》的創作,他曾說:
活著的危險性是因為我們有一雙眼睛,
我們用眼睛看世界,卻看不到自己。
這也是影像的魅力所在,
因為看不到的,總比看得到的多⋯。
當靜坐在地下室的展廳,是謝春德堅持以蓄水池方式,打造波光水影的敘事喬段,兼收謝幕之效。四周幽黑,波汶漣漪,冥思般的境界,果然是心緒的沈澱,是靈魂的真正歸處,餘韻繚繞。我們在黑暗中,靜坐許久,欣賞光暈上的流淌。靜謐之美,盡在不言中⋯。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