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勘輿學是人類基於某種目的,利用對於自然的理解而擇址的技術(同樣能力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邏輯或理解途徑)。
前提是順應自然,趨吉避凶,同時付與某種預想和期待的技術。
不是征服自然,逆天而行。
現代人勘輿,運用了許多學理和器械,先行探勘再定址補強,付與某些機能,能力勝於古人,基本原則並無二致。
二、矇昧時代,某些人為勘輿學加上神秘主義的色彩,勘輿痞子,混雜巫術,咒語,仍然擺脫不了唯物主義的基礎——土地和物理,人文條件。
三、古人相信勘輿學,著重於預想和期待。當然也期待勘輿的成果能維持久遠。這就和勘輿者對於地形,地質,氣象(可統稱為環境科學)的理解攸關。
前文以劉璈建恆春,臺北二城和郭宗嘏墓,宗嘏媽墓二者比較,恆春城三年即毀於颶風暴雨,臺北城失能;而兩座祖墳,挺立二百三十六年,屹立不搖。都是唯物主義的觀點!郭家的發展,滿足了勘輿者的設想,也是實證主義,並未參雜神秘主義。
四、臺北城的風水結構,十年之間,經過多次大改動,而且,主持者之間的預想,相互背離,對立;有的設定,使得臺北城建妥之後十年,日本人不發一槍一彈,輕鬆進城;有的設定,應驗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工商發展和臺灣式民主(選舉制度和總統專治)。
五、巫術鬪法和咒語攻防,無所謂真偽和有效無效,遍及全世界各地和各種宗教。
風水鬪法具有中國特色,在庶民階級是搶奪風水寶地或建屋立墳之時,工匠私下逆向操作。
政治人物對付政敵,則是刨墳、挖墓、鞭屍、釘樁、碎碑。古今皆然。在臺灣,常見於大選時之敵對雙方,甚至於遠至大陸祖籍地,破壞對方祖墳,行魘勝之法。
六、帝王行勘輿鬪法:古代帝王收集全國「地方志」至京師,由「欽天監」檢視各地地圖,若有龍脈或興龍之地,則遣人前往明察暗訪,破壞其風水,俗稱「敗地理」。
若有人舉報,輒興大獄,多以「謀逆」罪名,抄家滅族。此類案件,不勝枚舉。最著名的例子,是劉基(伯溫)。
七、劉伯溫博學多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是朱元璋最敬重的大臣,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勘輿家,傳說中,他留下不少預言書和天文,理地學著作。
「明史,劉基傳」載 :
劉基致仕(退休)之後,回到浙江青田老家,有感於稍南的「談洋」,介於浙、閩交界的山區,治安有疑慮,呈請朝廷設置「巡檢」(相當於今日之派出所主官),
宰相胡惟庸指控劉伯溫,發現了談洋龍脈,要據為己有。劉伯溫聞訊,趕緊回到京師(今南京),跪求告饒,聲稱絕無此事。
朱元璋派欽天監詳查,回奏並無其事。縱使如此,也奪去一切官銜和封賜。不久就死在南京。死前嚴令子子孫孫,不得再習勘輿之學。
劉伯溫死後百餘年,沒有人敢為他申冤。
八、臺灣地方志中,很多關於敗地理的記載,民間傳說更可車載斗量。因為鄭氏延平王國(永曆帝所封)三世,據此和大清帝國對抗。收入版圖之後,又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亂個不停。
臺北建城,是臺灣史上的大事,朝廷派人來「敗地理」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顯然某個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埋下了中華民國遷臺,在此稱王稱帝的伏筆。
手又酸了,今天到此為止。
作者為歷史學教授
●原文見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