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五年級班長,在那個年代成長的小孩,都趕上臺灣農產加工出口的高峰期;六零年代後期開始,洋菇、蘆筍、草菇再加上鳳梨,當時都是市場寵兒,農民契作加上工廠收購,整個配套帶動臺灣農產加工榮景。
可是西方國家要求鳳梨必須去心,然後再切片或是切塊裝罐,我們中國人最為惜物,裝罐加工切下來的鳳梨心,加上少許鹽巴保鮮,同時亦是調味,就成為孩童最為嘴饞的鮮美零食。
當年是一毛錢一隻,新鮮鳳梨心插根竹籤,小孩們可以吃得心滿意足,假若老闆願意買五枝送一枝時,小朋友就湊上銅板糾團來買,吃在口中更是心花怒放,在那個物質不豐富年代,鳳梨心是標準庶民美食。
臺灣人畢竟是腦筋動得快,沒有幾年就有店家開始收購鳳梨心,加糖醃製出蜜餞,從新鮮鳳梨心小家碧玉,轉身變成大家閨秀,能夠登上大雅之堂,列名在具有寶島特色精美茶點,讓身價翻上幾番。
前兩年偶然在高雄某個夜市,看到久違多年的新鮮鳳梨心,趕緊買個兩枝來嚐嚐,口味依然絕佳無比,但真正在咀嚼的卻是我再也無法找回來的童心與童趣啊!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