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9/5日一早到高雄參加文化部宣告衛武營納入國表藝的儀式,我從鄭部長手上接下了衛武營新場館的模型,代表了9/10,「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成立的當天起,將同時納入國家表演藝中心。到時候,台灣的北、中、南—台北的國家兩廳院、台中的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這三座國家級、國際規格的劇場,全數到位。
1.「十五年前蓋衛武營的震撼,到去年完工、今年開幕,盼望成真」
回想2003年,我在兩廳院擔任藝術總監,聽到政府要蓋衛武營的時候,感覺非常震撼。去年10月,文化部宣布衛武營竣工、今年9/10「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即將成立,並交到國表藝中心的手上,緊接著在10/13,衛武營就要開幕。這代表了15年的盼望,終於成真。衛武營成立和開幕,所跨出的一大步,對國表藝中心和藝文界、對高雄和南台灣來說,意義重大。
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
2.「感謝部長的力挺和信任、籌備處、施工團隊和營推小組的努力」
衛武營從興建到完工,的確走了一段很長的歷史,背後有著無數的汗水和努力。
我特別感謝文化部衛武營籌備處的盧本善主任、每位主管和同仁,以及所有在這個工程裡盡最大努力,來克服種種技術層面挑戰的建築、施工團隊的心血和付出。衛武營雖然蓋了很久,但如果沒有大家的持續、堅持,就不可能會有未來的可能性。
此外,更感謝部長,總是對我個人和國表藝中心給予最大的支持和信任,如果沒有部長的力挺,今天「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可能成立。如今,我從部長手上,將許多人的託付、付出的成果和殷切的期待承接過來,而這個重大的責任,就要由國表藝中心、簡文彬總監與經營團隊承接起來了!
過去三年多來,衛武營經營團隊以營運推動小組的身份,為籌備開幕而做準備,為劇場經營條件的到位而做努力。未來,國表藝中心也一定會站在監督和協助的角色,力促衛武營經營團隊盡最大的努力,來創造衛武營的精彩、成功。
3.「在高雄市政府的努力下,已經有了好的藝文土壤」
過去三十年,有很長一段時間,全台灣只有台北的國家兩廳院一座國家級的劇場,以致節目、觀眾和藝術工作者,多集中在北部發展。2016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後,短短一年內所發揮的磁吸效應,已經讓我們看到,藝術文化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所能帶動的翻轉效應。而我相信,高雄以及南台灣,絕對值得一座國際級劇場的存在。
如果從人口數來看,台北、台中、高雄市,三個都市的總人口數差距不大,但就藝文人口來看,現階段北部仍為最多。可是,換個角度來說,也代表著其他區域的潛力無窮,是最有機會去開拓、播種、耕耘的。
尤其是,高雄並不是「文化沙漠」,不論是2009高雄世運會所累積的能量,或者在春天藝術節的長期耕耘,高雄市政府已經培養出可觀的藝文人口。這些耕耘,都讓高雄有好的藝文土壤,也讓衛武營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在這個好的土壤裡,繼續播下種子、開出花朵。
4.「衛武營不會是蚊子館,但也不會一步到位,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
許多人問:「衛武營未來會不會是蚊子館?」我明確的回答:「不可能、也不會」。衛武營絕對不會變成蚊子館,但需要爬梯成長的過程;衛武營的成長不可能一步到位,經營上勢必辛苦,但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但要有決心去挑戰、去克服。
衛武營的新建,從構想提出到完工,始終是一個有四個廳院,總座位數接近6,000席的大劇場。過去,高雄市政府、衛武營籌備處、營運推動小組都做了許多觀眾培養的工作,但以衛武營的規模和條件來說,更需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並且站在國家兩廳院30年的成長軌跡、臺中國家歌劇院的營運經驗,以及衛武營地理區位等主客觀條件,來訂定目標、自我挑戰、全力以赴。
5.「衛武營將帶給高雄和南台灣資源和能量,用文化來創造城市新榮耀」
許多高雄的好朋友都告訴我,很開心高雄能夠有這個新場館,走進音樂廳、看到劇院、聽到管風琴聲音的響起,更為身處高雄而感到驕傲。衛武營的成立,不僅是衛武營本身,也帶進國表藝中心三個場館之間,彼此串連的資源,以及連結國際的能量,更讓國際看到高雄,創造能向世界展現高雄,以及南台灣文化高度與特色的新機會。
圖/朱宗慶
我期許,衛武營為南台灣的觀眾,帶來國內、外優質精緻節目,也為藝術家和表演團隊帶來豐沃的成長養份,並且讓衛武營的頂尖專業場地和設備,成為吸引藝術專業人才匯聚的基地,發揮磁吸效應,為城市的發展創造出新榮耀,為台灣的表演藝術,以及南台灣發展,開創出新機會和新願景。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朱宗慶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6434053353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