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62】余聲雄 戰與爭 民主自由的分歧點

90歲的余聲雄出生於桃園中壢,經歷過八二三砲戰、中壢事件。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90歲的余聲雄出生於桃園中壢,經歷過八二三砲戰、中壢事件。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要有民主才會自由,沒有民主,什麼都綁手綁腳!」90歲的余聲雄出生於桃園中壢,家裡是附近一帶的大農戶,當時仍是日治時期,最有印象的便是日本人嚴格控管豬隻數量,每一隻豬如同人的戶口,要宰殺買賣都得經過日本人同意,就連吃豬肉都要偷偷摸摸,閉口咀嚼著的滋味叫作秘密。由於務農需要大量人力,性格認命的余聲雄雖然有讀書的資質,卻仍聽命長輩,放棄了國中學歷,更自嘲著自己是畢業於「田中大學」。21歲時,余聲雄新婚不到一年便收到了入伍通知,心情再怎麼複雜,也明瞭這是他的義務,卻沒料想到自己會遇上八二三砲戰。

「有天三更半夜的就去了車站,後來上船,就直接到金門啦。我媽媽知道的時候哭到眼睛都快瞎了,因為那時候打仗,誰知道你會回來不回來!」余聲雄回憶1958年8月23號傍晚5點多,余聲雄正在金門服役,吃完晚餐沒多久,天空突然有大量砲彈落下,當時他跑去交通溝躲著,並形容那個砲彈皮射來射去,就連「身上的肉都會跳」,而擔任衛生兵的他,更是目睹了前線傷亡的慘況。

「那個血、打仗的血,整個海邊一線都是紅色的血水,手給他斷掉的、頭斷掉的都有,現在想到我眼淚就一直流。所以說打仗是無情的、和平是無價的!」回憶湧上心頭時,余聲雄仍然難掩那份哀慟。 退伍後,余聲雄在中壢經營農具買賣的生意,安分守己度日的他,不料1977年11月19日又親眼見證到「中壢事件」的爆發。

當天正值桃園縣長選舉,一位選民本來投給許信良,但監選主任范姜新林,卻

被民眾目擊以拇指沾染印泥、故意將該選票壓成廢票,舞弊消息傳出後引發民眾群起抗爭,後來更演變成流血衝突,史稱「中壢事件」。

「那時候人潮聚集越來越多,後來有人拿石頭砸破中壢分局的窗戶,軍警就開始鎮暴,我們群眾就開始翻那個阿兵哥大卡車!」余聲雄說。

到了晚上,中壢街頭已經聚集上萬名抗議群眾,整個中壢外圍也已經被上萬名軍憲警包圍,然而,後來警方從制高點開槍,激起了眾人怒氣,後來民眾衝上前放火燒中壢分局,整起事件最終造成了兩死一傷,直到午夜人潮才慢慢散去。「中壢事件」也成了國民政府遷台以來,人民首次自發性的街頭抗議,更是台灣近代民主運動的重要啟蒙。

「所以你們年輕人要記得,和平是無價的,要有民主、才會自由,以前我要吃豬肉都沒有辦法吃耶!民主這個是要珍惜,不是天掉下來的,是人民用生命財產去換過來的。」余聲雄說。親身經歷過的戰與爭,讓余聲雄知曉現今台灣的自由與和平,是無數前人所建立起的穩固地基,如今他以從軍為傲,以民主為榮,以積極正向的處世態度迎接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