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農委會與內政部2023年為了達成2025年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計畫擬在彰化縣大城鄉台17線以西的339公頃農地設置「光電示範專區」,引發當地農民強烈反彈,大城鄉農民今(15)日上午組成「反光電自救會」到縣府前抗議陳情,要求嚴格把關;環團也認為,大城鄉包括風機在內的綠能開發已經失控。對此,彰化縣政府強調,大城鄉太陽光電示範區係屬中央權責,經洽經濟部能源署,並沒有公告要推行該示範區。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大城鄉這塊預定地因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被認定為「低地力」不適合耕作,因此規劃轉作光電專區。農業部2023年盤點時,也將其列為農漁業經營條件不佳的「低地力」土地。
但大城鄉反光電自救會約50名居民,上午帶著自家種的地瓜、花生到縣府前抗議,並高舉白布條。自救會指出,大城鄉是全台第二大地瓜產區,台17線以西農地尤以生產優質「台農66號」聞名,產量全國第一,還盛產高麗菜、花椰菜等蔬菜,是「良田」而非廢地。居民拒絕「低地力」標籤,認為這是對農業價值的貶抑。
大城鄉農民14日才因為陸域風機環評初審北上環境部抗議,現在又為了太陽光電縣府陳情,環團痛批綠能開發已經失控,政府應承諾別再核准業者申設、守護農地。農民怒批,「如果這裡種不出東西,我們是靠什麼活到現在的?」、「光電場這東西會讓周圍的溫度升高,還會污染到土壤和水,會讓風和日照都改變,所以會影響到我們這邊的耕種」。
雖然中央尚未正式公告大城鄉為光電示範區,但已有能源公司在8月5日於頂庄社區活動中心召開說明會,以「配合政府低地力政策」為由,遊說農民簽約出租土地。自救會質疑,廠商根本是假政策之名,行圈地之實,想低價吞食農地牟利。巫姓農民說,「農地種電是黑箱作業,光電業者私下個別找人簽名、租地,缺乏透明」。
接下陳情書的彰縣府經濟暨綠能發展處綠能及公用事業科長林其春表示,昨天已向中央確認,低地力光電示範專區已被取消,也未收到業者的申請書,縣府已聽到民眾心聲,會嚴守把關,一起監督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