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一年級小朋友。
八位一年級的小朋友(姓名列出如後),今日,讓錄音室充滿了活力和不思議!他們用純粹又直接的話語,敘說出他們日常生活中觀察並感受到的美:鬱金香像白巧克力、花有鹹酥雞的味道、點點會在空間裡跳舞,⋯ ⋯進一步細細探詢後發現,孩子們對這個世界有著細膩的觀察和獨特的感知。童真、不矯飾的話語,像一道光束讓人意識到,美從來就不需要「說服」、不缺「畫面」,只要真真實實地感受體驗就足矣。
探索與好奇是這群孩子們的日常,累積成了充滿感官與創造的奇幻旅程。他們參觀展覽、走進自然、聆聽音樂,用小手揉做母親節卡片,寫出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看展時,用手觸摸紙張、閉眼猜字母、體驗氣味⋯⋯,同步累積視覺、觸感和嗅覺的感知記憶;從一張可以種出花的紙,理解「循環」;從一顆吃完的果實,明白了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自然與人的對話。孩子說,草間彌生的圓點展覽很特別:「從沒在別的地方看過!」這份驚奇,是他對圓點世界的最原初體驗。
故事音樂會,王子與乞丐的角色交換、阿拉丁與公主的重逢⋯,孩子們不僅感受到旋律和角色,也感受到故事裡情感的轉換和轉化,有人記得吹泡泡的橋段,有人因某個段落的鋼琴而感動。對孩子們來說,最美的地方:不是只能靜靜坐著看表演而已,還能參與、能想像、能一起玩、一起笑,有共鳴和快樂。他們還說:「飛毯下面裝的是螺旋槳」,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想像力的翅膀,恣意翱翔。
節目最後,問孩子們「什麼是美?什麼最美?」——有人說媽媽最美,有人說彩虹好美,有人說,鯨魚在水中發光的藍色軌跡是美,⋯ ⋯這些答案簡單直白又觸動人心。美,不一定要遠求他方,可能就藏在教室的一堂課、花園裡的一朵花、或媽媽收到卡片時露出的笑容裡。這群一年級的小朋友,用他們的話語、眼睛、情感與心靈,提醒著我們:美感教育,不只是要看見美,還要涓涓細流匯聚成海地一起看、一起驚嘆、一起相信,世界可以很柔軟、很豐富,也很美。
感謝參加訪問的8位小朋友:李澤忻、吳妤婕、玉茉莉、劉凡睿、張恩綸、于士涵、楊翼、邵禾謙
班級導師:杜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