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與美感教育共舞
已找到 45 則相關結果
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南市樹人國小黃世忠校長。黃世忠校長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兒時騎著腳踏車所過之處:路旁兩道皆是結實纍纍的芒果樹,放眼望去稻浪翻滾、蝶影兩相追逐,這些都是日常最熟悉不過的畫面,因為年幼未曾知曉這即是美,只覺得很幸福。 直到,來到樹人國小服務,透過學習研訂樹人國小校本課程:「感美」時,才發現,原來那樣的日常景色,所獲致的感官覺知、心靈和諧,就是美!能感美而付諸行動實踐共好,就是美美與共! 在樹人國小,隨處可見鳥語花香、綠蔭成行,能怡神怡情又怡人,然而最美的是孩子的眼神裡,那道因創作而綻放的自信之光。「感美」特色課程,意在培養學童們對美的敏銳度與欣賞力。美感是一種素養,需要透過真實的生活體驗、跨領域的學習來逐漸累積。樹人國小的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美,從而塑造獨特的特質與才華。正如校園中特意揭櫫的:真、善、美教育理念核心,全然地滲進每一堂課,每一次與自然的互動中。 版畫課程,是樹人國小的一大特色。在駐校藝術家吳宏昌老師的指導下,版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更是孩童心性與耐力鍛煉的渠道。從構圖到刻劃,再到印製,孩子們在每一刀之間體會專注與堅持所獲致的力量。這種深層學習,讓學童們不僅創作出驚喜之作,也內化為自信與成長的基石。無論是走讀澎湖的靈感揮灑,或是展覽牆上的一幅幅傑作,都是他們心靈深處最純粹的表達。 黃世忠深知,美不該因地處偏鄉而有所限制。要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與社會,以探索與體驗拓展他們的視野。黃世忠鼓勵大家日常生活宜多一些停留與觀察,走出熟悉的環境,觸碰不同的世界。感受美好,也創造美,讓美如漣漪般擴散,觸動更深的靈魂。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書畫創作者紀冠地博士。 紀冠地的家經營西點麵包店,他的父親每天關上店門後,總會寫上一個小時的書法,童年時期的紀冠地總會跟在父親身旁,專注地看著在紙上流動的各種筆觸,無論是墨韻、線條、紙質,落筆的輕重緩急,都讓他深深著迷,每道運筆看似自在如意、得心應手,皆是如此的獨一無二,美的令人屏氣凝神,讓小小年紀的紀冠地深愛不已,以至於毫無懸念的投入書畫世界至今。 成長的路上,紀冠地的父親不斷地教誨他:「一旦投入,就不能半途而廢。」這話常迴盪在他心田,漫漫學習書畫路上始終縈繞耳畔。書畫創作不能僅止於模仿古典,必需追求自我風格的養成。學習路上,有許多老師深深的影響了紀冠地,他們從不直接給答案,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反思和突破自我,使他在書畫創作路上,得能踏出獨特的足跡。 對紀冠地而言,古典藝術是現代藝術創作的養分,將古典精粹轉化為創作語彙,使作品充滿所思、所想、所感,書寫浪漫;反應當代所悟、所得,彩繪時代新意,是最美不過的事了。就如他的《人間系列》作品,提供共感、對話、通感與聯覺的可能,讓觀者進入作品之中,產生屬於自己的解讀,美,在無聲的留白和對話中浮顯誕生。 美就在日常中!紀冠地認為即便是相同的事情、景色,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耐心觀看,再次欣賞!好好體驗人生,豐富生命,您就會發現,美無所不在!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皮膚科醫師吳敏綺。吳敏綺生在外交官家庭,擁有豐富的多元文化經驗和理解。她出生於紐西蘭,曾到泰國、韓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生活和學習,練就了高度適應能力,培養了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與他人對話、理解和尊重的待人接物態度。吳敏綺能動能靜,熱愛戶外運動,傾心藝術創作,喜愛大自然,無論是大山大海,小花小草,對她而言自然界的一切皆是美。 吳敏綺是一位醫師,更是一位母親,從不因工作而被時間綑綁。她善用時間,觀照自我、培養興趣、享受工作、珍惜與家人共處,並且保留時間親近大自然和運動,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天。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乳房篩檢,吳敏綺發現自己罹患乳癌,這個轉折,讓她從醫生變成了病人。和多數人一樣,一開始的狀態是難以避免的震驚和悲傷,家人也因她難過而難過,在她面前鎮定地壓抑著悲傷;她敏銳的察覺到這一切,了解到自己是家人的天和地,所以,她懷抱著愛和感恩的心,迅速調整心態,在家人的陪伴下,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治療。歷經過多次的手術與化療,吳敏綺不被病魔打倒,反而重新看待生命!她說,無論面對癌症或是其他生命中的挑戰,如能抱著正向思考與愉悅的情緒面對,就能從內向外幫助身體一起調整,復原身心健康。 從事美的相關行業,熱愛運動、藝術和貓,喜歡和家人與朋友分享美的吳敏綺認為,美,沒有一定的格式範例!只要從內心散發自信,對生命事物充滿熱愛,時刻啟開感官,細膩地去感受這個世界,美就無處不在!美會化為各種形貌,近靠你的身旁,要善待自己,讓自己活得更滋滋有味!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新竹縣峨眉鄉安石莊園創辦人王德志先生。王德志笑著說他是一位退而不休,充滿活力,洋溢生氣和創意的人。從一個國家既定的轉輪架構中「屆齡退休」,回到生命軌道的轉輪——返鄉,轉換身份撿拾中斷已久的農夫生活,成為大地的園丁,好好繼續人生下半場,退而不休,奉獻自己,再創生命價值,獲致幸福。他表示與其說他抱有遠大的志向,不如說他是心繫一念之間:希望好好維繫祖先留下的土地,愛護這片大地,用心護壤栽植好茶,並把良好的環境傳給下一代。 雖然從小生長在鄉間,跟隨父執輩東耕西耘,但因年紀小,也就沒有接受足夠的「特訓」,成為一位真正的農夫;因此,人生下半場,王德志從零開始,撥開幼時的記憶,好好蹲起馬步,重新閱讀大自然,感受四時、節氣、天候運轉,學習茶園管理,用心的將採摘、製作,沖泡,融入生活美學的各種哲思。對王德志而言種茶的意義並不在於增加收入,養家餬口;茶,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和諧有致,以茶會友,和每一位有緣人在青山綠水美麗的峨眉鄉,一步步感受、品味、樂在其中,總能皆大歡喜,讓生活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滋味。由於,王德志非常樂於分享美茶、美景、美心情、美自然、美土地、美人生,因此,越來越多人攜家帶眷、朋友相召、學校參訪……來到安石茶園,共享茶之美。 王德志說:「種茶是科學,喝茶是哲學」種茶需要掌握精確的技術,如儲水率和梅納反應,而喝茶則需要心態上的專注與感恩。他認為好茶不一定貴,但需要用心去對待。茶的美不僅體現在味覺,更在心靈上的傳遞,如同接力棒,將美好傳遞給全然的自己以及自己所擁抱的全世界。 王德志歡迎大家到新竹縣峨眉鄉,在安石莊園,體驗親手摘茶、泡茶、品茗,從中獲得感受以及無與倫比的美麗。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所碩一生崔喜。人生是一串串不思議,譜寫而成的存在美學。本著渴望成長的初發心,抓住每一個善緣所帶來的意外驚艷,身心靈受如潮般湧現的生命美學近身洗滌,崔喜心中充滿感謝和感恩,覺得非常幸運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望向未來。 崔喜就讀於台藝大廣電所碩士班,也是節目「與美感教育共舞」的助理。她說自己很幸運能有如此際遇,在錄音室裡看著來賓的背影與主持人對談,聽著來賓們分享的生命經歷,和逐步形塑展現的美的光譜。如同上了一堂堂名為「美」的生命必修課,感知被開啟、視野被擴展、生命被接引,這是學校教室裡學不到的,最珍貴的一門課,更是美好人生的重要基石,崔喜滿懷感恩,因著不思議的際遇,能比別人更早、更深入、更理解了美的真諦! 於是,每個周五下午結束錄音訪談,離開電台副控室,返家時,是崔喜身心靈最飽足、最開心,覺得世界好美、好美、好美的時刻。經過植物園時,她能日益敏銳且欣喜地看見微風吹過樹梢,雲朵千變萬化,以及花草樹木隨著時序移轉悄然換裝後的千姿百態,此時此刻在吐納一息間,萬象充滿生氣,美,也油然而生。 「做什麼,像什麼。」以認真的態度面對挑戰,是崔喜的人生座右銘。不設限於廣電系的專業鑽研,她喜愛多方嘗試:曾擔任過攀樹實習生;從主播台站上受獎台,拿下全大運跆拳道女子62公斤量級銀牌;四處旅遊、爬山,增廣見聞,鍛鍊體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考取碩士班榜首……,這些並非是刻意追求的成績,而是專注每一個當下,做好、做滿、全力以赴的結果,但求投入,不留遺憾!一步一腳印,不同的任務與角色,皆是給自己挑戰與累積實力和智慧的機會,身為節目助理,也是如此,與美共舞是她人生最棒的禮物! 崔喜認為,給自己機會,啟開五感,真實經歷當下,全然地接受身邊的變化與狀態,就會發現,美,俯拾即是。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系主任,戴旭志博士。戴旭志認為每個年齡層所感受到的美都不一樣,美存在彼時彼刻以及此時此刻的每個當下。會觸動人心,令人永誌難忘的美,常都不是外在的表象,而是可留駐在內心的平靜和所包覆的善意。當然,隨著時間流逝,年齡不斷增長,專業不斷的投入關注,此刻,他深感健康的身體、城市的包容、朋友的關懷和家人的愛,才是讓城市公民能完美幸福,擁有美的核心關鍵。 從事全齡健康促進推廣的戴旭志,五專時是電機科的學生,日以繼夜的Coding編碼人生,使他感受到無比的孤獨,健康每況愈下,於是轉換人生跑道,從程式語言世界,轉而選擇從小就學習的武術,進入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就讀、深造、投入以人為本的健康產業,致力於改善全齡生活品質,打造友善智慧健康城市。 基於社會責任、健康要奠基於年幼期良好習慣的養成,近年,他與雙北市政府、台北市珍愛扶輪社、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校友會、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等單位合作,將全齡健康的概念推廣到青少年階段,尤其是嚴肅看待全球毒品氾濫、毒害年輕化的議題,讓下一代能遠離毒品。故而,投身舉辦「青少年反毒識詐公益街舞大賽」,期望透過充滿活力、協力合作、展現特色、能大聲說出自我主張的街舞比賽,以反毒識詐為題,寓教於樂,喚起青少年辨識利害、善惡、真偽的敏覺心,勇敢展現反毒的決心,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及早走向擁抱健康美的人生大道!戴旭志歡迎聽友10月20日前往圓山花博公園,一起來鼓舞、激勵我們的青少年子弟! 打造永續、友善、全齡健康的城市,慈愛每一個年少的孩童,需要全民攜手合作共創,戴旭志認為給自己接近美的機會,美,就會發生在此時此刻!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彰化縣立北斗國中表演藝術教師林美宏。林美宏會跳舞也愛繪畫,從小到大總是在課本上隨處塗鴉。林美宏的老師們都是她成長路上的伯樂,總是鼓勵她繪畫創作,投件參賽。畫畫塗鴉已成為林美宏最好的知己,豐富了她的生命色彩,甚至因為這個才華,讓她的教學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和特色! 林美宏是教育部藝術領域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的副組長,常在不同的工作坊分享她的專業,致力教學創新,和一群老師努力在教學現場,滋養具豐沛美感的下一代。幾年來,她幾乎沒有停止腳步,南北奔波,戮力投身美育教學和教材共備研發,能如此負荷著超體力、超高壓、超自我要求,承擔責任,完成使命,林美宏認為這樣的超能力是來自舞蹈堅實的身心靈養成訓練:堅毅卓絕、挫折耐受力以及鍥而不捨的朝和諧完美前進!故而,即便多重角色扮演,各樣重責在肩,時間轉輪永不停歇,林美宏仍保有正向能量,用燦爛的笑容面對挑戰,展現存在美學。 繼多年前出版專書的經驗,林美宏和表演藝術領域不同專長教師們,歷時三年的著墨,出版《一年52週的藝術遊戲課》手繪圖書,提供親子共學,期盼透過藝術遊戲,獲致親子共有的愉悅與幸福感!藉著藝術探索,能有機會成為心中有愛,眼裡有光,充滿自信,擁抱美的人!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朱宗慶打擊樂團助理藝術總監盧煥韋博士。盧煥韋身姿高挑挺拔又態度沉穩,喜歡打擊樂的觀眾大多對他印象深刻。他說登台演奏,每敲出一個音符,與觀眾分享音樂之美的剎那——那種大家的心交融在一起,靈魂一起共舞的時刻,最動人!分享本身,就是最美的事。 打擊樂是充滿動感及豐富聽覺的音樂,盧煥韋深受其吸引。小時候,最初接觸的是鋼琴,因緣際會下開始學習打擊樂,直到現在,在朱宗慶打擊樂團已有25年的資歷,從演奏到創作,到教學,盧煥韋心有所屬,不斷地耕耘、積攢,並致力培育、滋養新一代打擊樂演奏家。 打擊樂無所不能,可以模擬日常生活的作息聲音,也可以活靈活現的演奏夏日蟬鳴、滴答落雨、颯颯風嘯、陣陣海浪波濤……,各種樂音。朱宗慶打擊樂團的精采不止於演奏打擊樂,更創造了世界級的「擊樂劇場」——將劇場、故事、情感結合,讓觀眾能「看見」聲音;跨領域與各大師合作、對話,創造出不同的演繹深度和火花之外;進而循線再激發演奏家們各自所懷的絕技潛力,展現「無設限地」美力拋接對話所交織的存在美! 十月,朱宗慶打擊樂團將推出擊樂劇場《六部曲》,盧煥韋邀請大家一同進入劇場,實體感受見證打擊樂突破界限,追求極致,展現表演藝術的無可限量之美! 盧煥韋說只要打開感知,盡全力的去感受,並且毫無保留的分享——學會聆聽、創造、分享,便能擁有與美感共舞的人生!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淡水香草街屋創辦人蔡以倫。蔡以倫曾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後來轉換跑道,回到位在淡水最早的老街——「重建街」的家族古厝,打造香草街屋,讓老屋新生。從分工細密、領薪階級的傳媒工作者,轉變成領導統御集於一身、自負盈虧的自營商老闆,蒙受如此的中年換場,得以再次體會生命各種不同樣貌的美好。 香草街屋的誕生源自於蔡以倫過去工作經驗所發現的、深刻的印象——曾因報導而近身感受到香草的功效與美好。位於淡水歷史街區的老屋,原就是自家宅邸,承載著許多過往的生活印記。為了保護並活化這座歷史建物,蔡以倫將它轉化為推廣香草文化、連接傳統與現代的場所。香草街屋如今是淡水獨特的地標,吸引了不少尋求自然療癒與美學啟發的人們,也成為人與植物共生、共好的美育集散地。 透過香草相關主題活動,人們學習如何在繁忙的都市生活脈動中,找到讓身心靈片刻寧靜的可能,學會讓來自於大自然的能量融入日常生活。香草植物所衍生的各種學習和探索,更擴及社區和周邊校園,將一顆顆香草教育所涉及的存在美學、公民美學和環境美學種子,播送在孩子們的心田裡、探索裡、發現與驚喜裡,小小的香草,可以帶來大大的、永續的影響力! 無論是一位中年男子的生命故事、一間老屋、一株香草植物……,在生命換場的時刻,因為想要分享的初心,而串連成為一個個美麗的驚嘆號,出現在世人的面前。這種賦予舊東西新意義,願與他人共生共好的無私之愛,隨著老屋的新生再次被書寫,很值得大家前往淡水重建街,用五感親自領略香草帶來的各種美好!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院長何曉玫、教授曾瑞媛。何曉玫院長與曾瑞媛教授是舞蹈編創和教育專家,何曉玫提及年輕時在歐洲旅行時,曾經無心望見天際一群鴿子,有默契且和諧地展翅飛翔,猶如舞者們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用曼妙舞姿跳出最高明的創作;而曾瑞媛則是看見一群不受年齡和身體限制的長者,自在地伸展肢體,全心感受身心靈充滿的舞蹈,那是一種幸福狀態,存在美學的最高境界。 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是培育專業舞蹈家的沃土,過去四十年,以人為本,強調文化底蘊的浸潤,展現獨特性的同時並放眼世界;現今,隨著文明發展,科技創新驅動著時代轉動,教學創新則更積極地培育具豐富素養、能跨域以及跨界合作、善於同理共感與人對話的舞蹈家。老師們做為學生最堅強的後盾,以專業帶著學子一起登高望遠,敏銳對美的覺知,用舞蹈揮灑初心,實現生命夢想。其中一個重要的教育工程就是取得Pina Bausch烏帕塔舞蹈劇場《春之祭》的授權。 《春之祭》是二十世紀初世界著名經典之作,在歷史交替樞紐中扮演重要角色,到了現代,工業社會與科技社會的銜接之際,活生生的人,成為了最獨特無法取代的存在。過去跳舞是為了祈福、隨心起舞,現在不僅是展現技術,更是探索集體社會中人的存在。 透過世紀舞蹈大師作品的學習和再現,學生們得以理解大師的創作發想、洞見、歷程中的各種提問和發展之道、明白以藝術關注世界的眼界,以及經典何以是經典!藉著經典名作的演出機會,不僅讓觀眾年底有機會在北、中、南劇場親見經典之作,更讓北藝大舞蹈學院的學生們,有更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學習機會!讓自己能遇見有溫度的自己! 最後,二位舞蹈專家分享如何發現美:感受自己的覺知,以及身體與外在世界的連結,當你發覺他的時候,美就在你身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