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原鄉花開不凋謝:台灣百合復育成功 打造部落綠色經濟新引擎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在高屏地區復育魯凱族「族花」台灣百合,並建立萬壽菊等傳統祭儀花卉的繁殖技術。圖/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在高屏地區復育魯凱族「族花」台灣百合,並建立萬壽菊等傳統祭儀花卉的繁殖技術。圖/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為推廣原鄉傳統祭儀花卉繁殖復育技術,促進部落觀光產業的發展。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已於高雄市茂林區,及屏東縣霧台鄉等部落成功復育魯凱族「族花」台灣百合,並建立萬壽菊、腎蕨(羊齒)、排香草及黃水茄等傳統祭儀花卉的繁殖技術。

此舉可以讓部落族人在婚禮及各類祭典儀式中,穩定取得具有文化意涵的原鄉花卉,延續其在族群信仰與儀式中象徵的意義。高雄場說明,在農業部科技計畫支持下,整合生態、文化與產業,並透過跨領域合作,不僅蒐集種原保種進而復育原生植物,更為原民文化傳承與部落經濟發展創造新契機。

藉由繁殖研究成果,將台灣百合等祭儀花卉擴散至更多原鄉部落場域,深化祭儀花卉全年化種植與供應,同時,與林業試驗所合作,盤點及鑑定原生物種,期望蒐集更多具原民文化價值之特色作物,以建立「原鄉特有植物種原圃」。

高雄場也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推廣家庭農園USR(大學社會實踐責任)計畫,提倡在地保種及培育在地農業人才,使部落居民在傳統花卉的使用上不虞匱乏,並厚植人才基礎,落實文化傳承,以及創造具有在地特色的「原鄉文化綠經濟模式」,盼能促進部落經濟。

此計畫在應用層面上強化祭儀花卉,結合在地觀光、產業體驗,以及花卉加工、加值產業。像是精油純露、祭儀植物拓印、原鄉花環編織、原鄉花藝設計等,打造具文化辨識度的原鄉花卉品牌,未來將積極媒合企業。

高雄場也希望,藉此吸引青年返鄉,促進原鄉生態及部落經濟共榮,並帶動地方觀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