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陸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10日公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大陸汽車市場火熱,首次產、銷雙雙突破1500萬輛大關;其中,在「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發力下,內需市場顯著改善,新能源車出口市場亦勁升,年增幅高達75.2%。但在削價競爭的市場趨勢下,大陸汽車業2024年利潤率降至4.3%,2025年第1季利潤率持續下滑僅剩3.9%。
中汽協指出,1至6月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562.1萬輛與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與11.4%;其中,6月單月車市表現強勁,延續「淡季不淡」態勢,消費回暖明顯。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分析,政策紅利顯著發酵,尤其是以舊換新政策推動消費升級,「多項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內需市場改善是支撐上半年車市成長的關鍵動能」。
據大陸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數據,截至6月底,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累計已達412萬份,6月單月申請量突破123萬份,較5月增長13%。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目前約有七成私人購車是受政策影響,換購需求成為主流,顯示市場對政策響應熱烈。
上半年新能源車產銷也分別達696.8萬輛與693.7萬輛,年增幅達41.4%與40.3%,佔總新車銷量的44.3%,市場滲透率持續擴大。崔東樹預估,下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突破50%,全年銷量挑戰1600萬輛,有機會首次全面超越燃油車。
出口表現同樣可圈可點,2025年上半年大陸汽車出口達308.3萬輛,年增10.4%,其中新能源車出口突破106萬輛,年增幅高達75.2%。中汽協指出,中國品牌持續加速海外布局,技術與產能兼具,出口增長趨勢穩健。
在車企表現方面,比亞迪與上汽集團穩居上半年銷量前兩名,分別售出214.6萬輛與205.3萬輛。其中,比亞迪年增33%,海外成長動能強勁。出口方面,奇瑞以10.6萬輛居6月整車出口榜首,比亞迪則年增2.2倍成為成長最快車企,展現「中國製造」全球吸引力。
此外,AI等領域成為汽車產業新賽道。崔東樹指出,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紛紛進軍汽車產業,推動新成長動能,加速自主品牌高端化與技術升級。
產業成績亮眼的同時,也代表面臨競爭白熱化,中汽協提醒,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部分車企可能面臨邊緣化或淘汰風險,行業需進一步強化產品定位,穩定政策、市場秩序、監管引導,將是未來支撐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據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報導,賽迪顧問資深分析師徐墨嫻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正邁入深度調整與技術攻堅期,未來出口將更多聚焦於東南亞製造基地與歐洲分銷網絡,智能駕駛與能源合作也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