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教師解聘新制反引濫訴潮 高中教師嘆已管不動學生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如今教師投訴案,已經引起濫訴潮。圖/取自全教總臉書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如今教師投訴案,已經引起濫訴潮。圖/取自全教總臉書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9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因投訴而被停聘或解聘的教師僅6%左右,有近6成案件最後都證明「查無不當情事」,形成對教師的濫訴潮。一所公立高中教師告訴《梅花新聞網》,如今不少教師為了保護自己不被胡亂投訴,教學方式不敢太過積極或嚴格管理上課秩序,在較為保守的教學作風下,可能導致教學環境變差,學生較不受控,形成惡循環,也影響學生自己的學習權益。

教育部新制「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一年,依相關規定,學校須透過全由外聘人員組成的校事會議調查小組審查教師有無不適任問題,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則提到,實際執行後可看到,無論案件輕重,是否為誤解、扭曲、抹黑,都一定會進入調查程序,形成「寧可錯殺」的氛圍。教師只要被指控,就很可能會被調查,引起濫訴風潮。

經全教總、國教署調查,教師被相關小組調查後,實際被停聘或解聘的教師約6%,其中近6成案件沒有實證,最後判定為「查無不當情事」。侯俊良指出,許多老師受到誣告。

全教總此次調查共收集6365份問卷,其中高達89.2%教師認為校事會議制度已損害教育品質,81.4%認為新制已降低教師留任意願,84.8%則直言,不希望子女從事教職,有8成學校近1年內皆召開過校事會議,部分學校甚至處理超過20件案件。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表示,新制度雖有助於排除不適任教師,但也可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應區分案件輕重、建立更完善的前置調查程序,避免濫用投訴。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也指出,投訴內容多樣,有的是老師出題太難,被指傷害學生信心,有教師用白色粉末做實驗被學生質疑是毒品,甚至假日在外用餐被看到竟也檢舉,應重新檢討制度,不能讓教師成為新制的犧牲品。

對此,國教署表示,會向地方政府及所屬學校加強宣導,關於不適任教師之處理機制,應確實依照〈解聘辦法〉等相關規定辦理,也會持續收集教學現場及各地方政府回饋意見,避免教師遭不當濫訴,並做為未來修訂解聘辦法之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