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洲《The Conversation》科學網站近日刊登的一篇專文指出,目前全球寵物狗總數已突破10億隻,遠高於寵物貓約2.2億隻的規模。這一迅速增長的人類夥伴數量,正在對地球上的野生動植物與生態系統造成出人意料的巨大壓力。
儘管貓常因獵殺鳥類而被視為生態殺手,但狗在某些環境中對生態系統的衝擊甚至超過貓。雖然狗已馴化數千年,但祖先為灰狼(Canis lupus),依然保留了追逐與捕獵的本能。根據澳洲野生動物學者Woehler等人研究(《Pacific 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在塔斯馬尼亞(Tasmania)未拴繩的狗是小企鵝族群急遽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寵物狗的飼養成本不僅限於糧食與醫療,牠們對水質與土壤的汙染亦不容忽視。美國約有9000萬隻寵物狗,英國1200萬隻,澳洲600萬隻,大陸則高達1.2億隻。根據估算,每隻狗每日產出約200克糞便與400毫升尿液,13年壽命下總量約一公噸糞便與2000公升尿液。這些排泄物會增加水道氮汙染,影響土壤化學組成,並有可能傳播超過80%可感染家畜與野生動物的病原體。
狗狗的笑容具有十足的療癒力。圖/取自動態新觀點微博
此外,驅蟲藥物在狗的皮膚上殘留時間長達數周,當狗進入溪流或湖泊時,這些藥劑會流入水體,對水生無脊椎動物具強烈毒性,威脅整個水域的生態平衡。
狗以肉類為主食,意味著龐大的動物飼料需求。狗並非「壞動物」,其忠誠、陪伴與幫助人類的能力不可取代。然而,當狗的數量突破10億隻大關,其集體影響力不可小覷。簡單行為改變即可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包括:外出時務必拴繩,避免驚擾與獵殺野生動物
、妥善清理狗便、選用對環境友善的驅蟲產品、避免讓狗接觸水源與敏感保護區。調整與狗相處的方式,也為地球留下更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