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有片】乙巳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敬拜始祖 祈願兩岸和平

一年一度的「恭拜軒轅黃帝大典」於3月31日(農曆3月3日)上午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隆重舉行。圖/宋秉忠攝
一年一度的「恭拜軒轅黃帝大典」於3月31日(農曆3月3日)上午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隆重舉行。圖/宋秉忠攝

三月三,拜軒轅。一年一度的「恭拜軒轅黃帝大典」於3月31日(農曆3月3日)上午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隆重舉行。主拜官、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當前國際局勢動盪,兩岸關係緊張,然而,不管政治情勢如何變化,兩岸同文同種,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點大家要謹記在心;他也相信,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一定會保佑兩岸和平發展。

今年是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也是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張亞中認為,80年前台灣人是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光復,但近20年的去中化教育,卻讓部分台灣人的想法改變,有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人希望當美國的殖民地,這些想法將使得台灣淪入萬劫不復的慘境。

恭拜軒轅黃帝大典主拜官、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祝願,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保佑兩岸和平發展。圖/宋秉忠攝

恭拜軒轅黃帝大典主拜官、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祝願,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保佑兩岸和平發展。圖/宋秉忠攝

因此,張亞中認為,台灣需要一個再光復的歷程,文化上,應擺脫文化台獨,重新擁抱中華文化;政治上,應去除西方殖民地的妄想;台灣人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應該與大陸對話、溝通、和解,否則再下去,台灣就要變成別人餐桌上的魚肉了。

今年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明年是國父誕辰160周年,張亞中指出,孫中山是比九二共識更早的兩岸共識,國民黨稱他是總理,中華民國稱他為國父,大陸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兩岸在孫中山身上可以找到交集;孫中山思想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思想依據,歷久而彌新,兩岸已在實現三民主義上相向而行,例如大陸在改革開放後,落實他的民生主義,而中華民國憲法更是將三民主義放在第一條。

張亞中呼籲,兩岸民間及全球華人仿效諾貝爾和平獎,設立孫中山和平獎,根據中國傳統價值觀,在全球選拔有利於世界和平的個人及團體。

3月31日上午9時50分,祭軒轅黃帝大典在連續三次渾厚莊重的鼓嚴中揭開序幕,張亞中及全體與拜人員依序向軒轅黃帝像行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恭讀祝文及行上香禮等隆重儀軌,過程莊嚴肅穆,虔敬典雅,彰顯炎黃子孫慎終追遠的赤誠之心。

為彰顯黃帝開創盛世的功績,本次大典由青年技術鼓團「極鼓擊樂團」開場演出,青年舞者及鼓手以震撼鼓樂融合武術與現代舞蹈,用新生代的創意與活力,演繹黃帝平定戰亂、開創文明的磅礡史詩。

謝神表演「頌祖同源」,則由台灣知名小提琴家麥韻篁教授攜手兒童舞團共同呈現「黃帝頌」弦樂合舞,透過悠揚琴韻與優雅舞姿,傳達對人文始祖黃帝的至誠景仰。軒轅黃帝作為中華文明始祖,其追求天下太平的精神深植民心。為此,主辦單位特別於Facebook發起「和平祈願」互動活動,以漫畫形式呈現黃帝促進民族融合、改善民生的歷史功績,並結合分享抽獎活動,參與留言祈福和平的網友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或由黃帝大廟加持的平安米。

主辦單位強調,活動不僅是文化傳承,更期盼喚起社會對和平價值的重視,期許世界更臻祥和。

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至今已邁入第12個年頭,主辦單位表示,多年來各界持續支持與參與拜祖大典,傳承優良中華文化不遺餘力;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精神,炎黃子孫和諧相親,共創繁榮遠景,是共同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