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潮州古來是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以三山國王廟為中心,建鎮已有260多年。不過隨著產業轉型、人口外移,旅客大多是匆匆經過吃個燒冷冰,便繼續往南前往恆春、墾丁,小鎮風光不再。台灣好基金會進駐潮州第9年,以潮州百年老街建基路為起點,邀請藝術家與潮州鄉親一起打造專屬潮州的慶典「春潮集」。除吻合以往潮州是南北商品匯聚的市集特性,也希望藉此讓大家體會潮州多元、融合、包容的人情文化,年輕人也能多一個選擇,留在潮州居住、創業。
「2025春潮集」邀請藝術家林舜龍及鞍掛純一,加上600位潮州學子鄉親,以「春神來了!百花開」為題,為建基街妝點潮州當地盛產的果樹花朵白紗彩繪以及木雕藝術創作《來自大武山的禮物》。林舜龍與鞍掛純一兩人都曾參加過日本瀨戶內海與越後大地藝術季,這次將日本以藝術參與地方創生的經驗帶回台灣,發掘潮州的在地獨特性。
林舜龍表示,相較瀨戶內海或越後大地藝術季是每三年舉辦一次,春潮集以地方發起進而深耕,從去年80米封街到今年拉長成160米,用類似夜市的概念,慢慢發展出居民共識。較符合台灣的地景民情。而藝術家是做為一個媒介,關鍵還是在於居民參與,讓藝術深化到生活中,從而建立起自信轉而欣賞自己的優點。
日本藝術家鞍掛純一則與潮州8所國小與鄉親共500人,每人一刀一鑿15x15公分的木板,最後拼組成1.5x7.5公尺的木雕裝置藝術品《來自大武山的禮物》常設於建基路上。鞍掛表示,他帶著學生3月來潮州與居民一起創作,中間離開三天回日本,居然被鄉親發現,讓他感受到這個聚落是真心歡迎他,視他為一份子。
他表示,相比越後山民、瀨戶內海島民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溝通,潮州鄉親容易與人打成一片,同時潮州歷史不僅有原住民、漢人在此安居交融,也是南來北往的中繼點,他笑說:「這邊豆花很好吃、小朋友也很積極。」讓他對潮州的人情味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今年春潮集還邀請劉維公教授與東吳大學社會系、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同學們,和16家「潮店」店主一起打磨品牌精神,再塑品牌形象,並以「潮街行」特展,披露小鎮旅行的魅力。
劉維公時任台北文化局長期間,發掘出中山捷運站的巷弄風情,成為目前台北街道一大特色。他表示小鎮旅行最好的方式,不是到各地吃夜市,而是以生活角度來欣賞小鎮與街道風情,如果旅客願意停下來走進店家,跟店家主人聊天,會發掘出店家許多具有生命力與再造的故事。
今起為期兩天的春潮集,除了有當地職人的手作與食物攤位,並以零廢為目標,包括重複使用的木架攤位、提供租借環保餐具,並將去年回收的木材製成為今年的立食桌,與使用過的布料重製為集章贈品,希望每次活動過後不產生廢棄物,也能達到永續的目的。
𝟮𝟬𝟮𝟱春潮集活動資訊
日期┃𝟮𝟬𝟮𝟱/𝟯/𝟮𝟵 (六) ~ 𝟮𝟬𝟮𝟱/𝟯/𝟯𝟬(日)時間┃𝟭𝟬:𝟯𝟬-𝟭𝟴:𝟬𝟬
地點┃屏東縣潮州鎮建基路
主辦單位:台灣好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