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有片】曾關押胡志明 審理英國總警司 「大館」華麗轉身香港文化地標

越南前領導人胡志明曾遭通緝逃往香港,後因在香港成立越南共產黨遭捕,被關押進「域多利監獄」。圖/取自大館 臉書
越南前領導人胡志明曾遭通緝逃往香港,後因在香港成立越南共產黨遭捕,被關押進「域多利監獄」。圖/取自大館 臉書

漫步在港島最熱鬧的中環,這裡是香港開埠後第一條興建的街道,也是高樓大廈最集中的地區,但隱身中環半山之間,有個藝術文化中心名為「大館」。港英時期,這裡曾是警察總部大樓、中央裁判司署,百餘年後,如今此地已華麗轉身為香港藝術文化地標,不僅聞名當地,也吸引台灣網紅及各地觀光客前往朝聖。

大館為港英時期的執法重心,設有裁判司署(法院)、監獄、警察總部。圖/取自大館 臉書

大館為港英時期的執法重心,設有裁判司署(法院)、監獄、警察總部。圖/取自大館 臉書

近期前往「大館」做節目的台灣「知識型網紅」賈心星說,「大館」就像一部香港殖民史的縮影,整區16幢建築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情,特別是後續建築更明顯帶有維多利亞之子愛德華時代的風格。此外,「大館」還曾關押「越南國父」胡志明,也曾引渡貪汙無數的當年英國總警司回港受審,見證在港烙印的足跡。現代城市中一片古建築,讓人彷佛回到過去,一同見證城市的演變。

從紅磚與白牆的交會,到沉靜的監獄營房,大館擁有無數令人著迷的角落,是許多赴港旅遊者心中必訪的聖地。賈心星在其視頻欄目「人生賈心星」中說,大館全區16棟建築物,若要細緻巡訪,恐一天時間都不夠。因此地除特色建築外,還有常設展區,及各式各樣展覽、餐廳及商店,怎能不利用難得機會沉浸在這個保存完好的古蹟博物館。

大館建築群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沒多久就開始興建,因此建築多有古典風格,圖為營房大樓。圖/取自大館 臉書

大館建築群在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沒多久就開始興建,因此建築多有古典風格,圖為營房大樓。圖/取自大館 臉書

「大館」史蹟群是港英政府時期的執法核心,首棟附監獄的裁判法庭建築1841年落成;太平天國起義後許多人逃難到香港,造成香港治安問題,監獄不敷使用,開始擴建為「域多利監獄」;1914年簡易裁判法庭也擴建為「中央裁判司屬」;1919年「警察總部」大樓亦在此處落成,「大館」結合法院、監獄、警察總部,成為香港最重要管理重心,一直沿用到近代。隨著這些執法單位陸續除役,該區域建築群在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2018年陸續開放民眾參觀。

談到建築風格,賈心星提到,從鴉片戰爭香港成英國殖民地後,1847年大館主建築如「中央裁判司署」等開始興建並逐步落成,因此史蹟群帶有濃厚古典維多利亞式風格,而維多利亞之子愛德華繼位後也陸續增建,部分建築因此具有愛德華時代的風格。

以面對荷李活道的「警察總部大樓」來說,這裡正是古蹟群「門面」。從大樓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廣場─「檢閱廣場」,老營舍如今煥發新生命,在文創展示及特色小店圍繞下,廣場雖被往日監獄(營房大樓)、「中央裁判司署」、及槍房、警長和督察宿舍圍繞,但如今成了文創聚集場域,如同台北華山及松菸,吸引大量年輕人及外國觀光客湧入。

警察總部大樓是古蹟群中最著名的建築。賈心星說,以紅磚為主設計的警察大樓,和對面白色水泥牆為主的營房大樓映襯出強烈對比,警察大樓一樓如今是書店和餐廳,樓下為特展展區,3到6個月有各類藝文展出,全部免費參觀。

當然,古蹟群也經不起歲月摧殘,翻修是常態。如目前警察總部大樓1919年竣工,當時這大樓還有警察宿舍和刑事偵緝處CID等單位。港英時期香港居住許多不同種族的人,警隊也由多民族組成,所以當時警察大樓還有基督教禮拜堂、錫克教教堂、回教堂等設施,滿足不同種族、信仰者的需求。

另如面對亞畢諾道的「中央裁判司署」,法院所在地,1847年第一代建築已不在,賈心星說,隨著時間推移,業務量不斷放大,原先建築已不敷使用,後經多次改建,現在看到的已是1914年落成的第三代中央裁判司署。

此外,和警察總部大樓對望的是「營房大樓」。賈心星說,這棟維多利亞建築原先是警察宿舍,建築保留完善,如今只做結構加強與補漆清潔。現在營房大樓內也保留部分房間當歷史解說空間,其他空間則有各種文創商店,如服飾裁縫、藝術品店與手作體驗等,喜歡精緻小物的朋友很適合到營房大樓挖寶。除商店外,營房大樓裡也有米其林餐廳和藝術展區。

而在營房大樓正後方的「域多利監獄」最具故事性,此區共有6座囚倉組成,每一座都有不同功能,都保外開放參觀。賈心星表示,進入域多利監獄前,你會經過一座連接營房和監獄區的聯絡橋。雖然以前這座橋是囚犯出入通道,但現在成了到大館必拍的打卡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域多利監獄曾關押越南前領導人胡志明。賈心星表示,1920年胡志明先在越南加入法國共產黨,因當時越南被法國殖民,胡志明便被法國通緝,後來輾轉逃亡到香港,後化名為「宋文初」,並在香港創立越南共產黨,不過隨後遭港英政府逮捕,被關押進域多利監獄的B倉。目前B倉保存規劃最完善,當年窄小囚室樣貌都保存下來,且還留著胡志明當年記錄這段心境寫下的文字。

賈心星指出,看過囚倉會發現,B倉監獄空間格外狹窄,原來是因當時港英政府歧視華人,關華人監獄較小,關洋人監獄相對較大。後來監獄「人滿為患」,就增設「放射型囚倉」收容更多犯人,並在各監獄中間設立一座監控塔,方便同時監管多個監獄,節省人力是該監獄的特色之一。

據悉,因為當時港英政府歧視華人,所以關華人的監獄比較小,關洋人的監獄則相對較大。圖/取自大館 臉書

據悉,因為當時港英政府歧視華人,所以關華人的監獄比較小,關洋人的監獄則相對較大。圖/取自大館 臉書

做為當年港英時期最高司法機關的「中央裁判司署」,目前入口處仍留著代表英國皇室的皇冠標誌,據知,除胡志明當年曾「坐客」大館外,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後,此處也曾審理多起警員貪污案,包含著名英國總警司葛柏(Peter Fitzroy Godber)的貪污案。

葛柏在香港擔任警察期間收受逾430萬港幣(約1764萬新台幣)不法款項,東窗事發後潛逃回英國,引起香港民眾不滿,上街抗議。最終,在港英政府與英國政府協議下,將葛柏引渡回香港,在中央裁判司署受審,最終判刑4年。廉政公署因此案建立了威望,打破過去被諷「只打蒼蠅,不打老虎」、「只辦華人、不辦洋人」的花瓶形象。

到了現代,賈心星說,二戰期間日本佔領香港時期,警察總部成為日本守衛軍總部,二戰末期曾遭盟軍轟炸;但到了中共建政後,偷渡香港人數倍增,隨之帶來不少治安問題,警員需求因而增加,原本警察總部大樓空間不足,香港警察總部才在1954年遷往灣仔的新建大樓,而位於大館的原警察總部就降格為「中區警署」,至2004年12月17日「鳴金收兵」儀式後才正式除役,結束長達140年的任務。

賈心星表示,大館史蹟群就在鬧區旁,堪稱鬧中取靜的世外桃源。大館史蹟群部分建築現在改建成咖啡廳或餐廳,不論是想接觸歷史文化或是想放鬆走走,大館史蹟群都是個很好的選擇。

大館史蹟群距中環不遠,不論是想接觸歷史文化或放鬆走走,都是個好選擇。圖為面對荷李活道的警察總部大樓正門。圖/取自大館 臉書

大館史蹟群距中環不遠,不論是想接觸歷史文化或放鬆走走,都是個好選擇。圖為面對荷李活道的警察總部大樓正門。圖/取自大館 臉書

作為香港藝術文化地標,「大館」是香港賽馬會(馬會)與特區政府合作的成果,在香港馬會的協助支持下,大館致力通過藝術、文化和保育項目為社區帶來啟發與靈感,提供一個充滿活力的空間以凝聚大眾。此外,轉形後的大館也戮力支持年輕人在創意產業中成長,幫助他們獲取所需技能,致力為香港注入文化活力,豐富香港作為區內及國際舞台上藝術及文化中心的角色。

同時,在2018年正式對外開放前,香港馬會也將大館內三大法定古蹟——中央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按最高規格進行復修,活化成世界級古蹟及文化藝術館。2019年,大館獲頒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