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是目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但在大家似乎都知道這件事,卻又被各種「教育」、「宣傳」、「勸導」反覆耳提面命,到了反而產生疲乏的程度時,科學家要怎麼再出新招,讓人們對愈發嚴重的形勢有所注意?
面對如此沉重的課題,日本立正大學地球環境科學家、作曲家永井裕人(Hiroto Nagai)決定以音樂為溝通工具。他使用極圈過去30年的氣候變化資料、將之「聲化」,轉變為一首長約6分鐘的作品,即第一號弦樂四重奏《Polar Energy Budget》,來呈現南、北極地能量流動如何控制全球氣候。
和以往類似作品相比,永井的這首弦樂四重奏不只是透過某種轉譯、把資料變成聲音,他還憑藉自己的作曲能力,切切實實「音樂化」地創作出一首新曲。曲中,他並未完全按照時間順序,來運用人造衛星過去30年收集的資料,而是將氣候資料與韻律整合,將自然緊張、不適的聲音和人類和諧的情緒融合,使其更具音樂性和敘事性,他藉此顯示「資料聲化」的表現力,也相信由此喚起的情感反應,能讓聽者對這個議題更加關心。
永井表示:「當你述說氣候變遷的故事,它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不想簡單地說:『停止改變氣候。』而是希望讓人了解我們複雜的整個系統,這就是我想傳遞的訊息。」
據永井發表於期刊的論文顯示,他先用程式收集Google Earth資料庫的氣候資料——1982至2022年間格陵蘭冰面以及挪威Svalbard群島,還有日本在南極的昭和、富士圓頂基地,這四個氣象站的每月地表溫度、長短波無線電、雲層厚度、降水量紀錄——對其聲化,再將各樂器指定到不同的資料值,形成了弦樂四重奏的基本架構。
創作的過程,則反映了地球能量系統各層面之間的關連,永井說明:「太陽是所有能量的來源,可見光照射地表,使地面與大氣的溫度升高,曲子就以監測太陽幅射變化的資料開始。」接下來是大氣幅射資料,取樣展示適合生存的溫室效應程度;大氣中的水氣會聚集成雲再下雨,所以雲層厚度資料和降水資料放在最後。
該曲於2023年3月由PRT弦樂四重奏於早稻田大學首度現場公開演出。
該團第二小提琴手佐久間遙原本就關心環境議題,演奏後對此更為投入:「我覺得這樣表現出地球的聲音,會讓人比較容易理解實際的狀況……也能藉此引起對一般科學不熟悉者的興趣。」
永井認為,這是科學家與藝術家皆得發展潛力的機會,他非常希望此作成為重要轉捩點,讓唯有科學家得以近用數據的過去,轉型成藝術家可以自由取用並以之創作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