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住院照護新模式】陸「無陪護病房」共聘看護工 節省費用

大陸探索照護共聘制,期待讓醫院、病患、家屬及看護工多贏。圖/取自新華網
大陸探索照護共聘制,期待讓醫院、病患、家屬及看護工多贏。圖/取自新華網

家有長輩突然住院,你是要請假自己陪床,還是每日花錢找24小時看護工?少子化的年代,加上華人「孝道大過天」的倫理束縛,怎麼做都是兩難。大陸近年來開始施行的「無陪護病房」制度,期待讓醫院、病患、家屬及看護工多贏。

家住浙江的賀女士,70多歲的父親某日突發腦部疾病,反覆就診之後必須住院治療,賀女士兄妹3人、3個家庭都得工作,沒辦法自己在醫院陪護,只能請護工。每月護工費用8000多元(人民幣,下同)也就罷了,關鍵是人還難找,住院半年多前前後後就換了7個護工,有的是身體突然出狀況頻頻告假,有的是臨時決定要回老家,還有的照料不周,不得不換。

賀女士的情況,家有長輩的人都能同感。自己顧不來,看護工又貴又難請,為了解決類似問題,浙江省人民醫院2015年起開始探索無陪護模式。所謂「無陪護」並不是沒人陪,而是從以往「家屬自己顧」或「自聘看護工」的二選一,改由醫護人員和經過培訓的看護工,負責多位患者的醫療、護理及生活照顧,患者共同分攤看護工費用。看護工由協力廠商公司聘請,醫院負責培訓和考核。

「無陪護」模式算是大陸醫院管理多年探索之後找到的折衷方式:病情類似的患者集中管理,由多位患者承擔護工費用。

以浙江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為例,病房是封閉式管理,3位護工24小時輪值,在護士指導下協助患者生活照護。護工費用由家屬分擔,每日約110元人民幣(自己找一對一看護工每日約230元);家屬每天有固定探視時間,其餘時間原則上不能進入。

由於心胸外科患者常常要做重大手術,手術後幾天的照料比較專業,這樣的安排對患者更有保障;對病患家屬而言,更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不用請假陪床,也省去自己找看護工的麻煩。

對醫院和看護工而言也有利。有了看護工協助,護理人員更省精力;而「多對多」的照護模式不需要看護工24小時陪伴,收入及工作量穩定,看護工可以有更多休息時間。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2017年開始探索「無陪護」模式,施行7年後運行良好,今年起福建所有三級醫院都會採取「無陪護病房」,且逐步往下延伸至二級公立醫院;另外天津也有部分醫院開始設立「無陪護病房」。

不過實際施行後也發現,「無陪護」病房難以無差別全面推廣,此前就有醫院管理者提出其中關鍵:「效益好的、不缺病號的科室才能做得起來,缺病號的科室則沒資本推廣『無陪護』。」此外「無陪護」病房費用雖然比一對一看護工便宜,但還是需要患者自費,部分患者經濟能力不能負荷,也不宜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