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10】半世戎馬 迭見無情戰火

黃世忠回憶往日突圍奮戰之景,他說軍人最重要的就是榮譽。圖/翻攝自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YouTube頻道
黃世忠回憶往日突圍奮戰之景,他說軍人最重要的就是榮譽。圖/翻攝自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YouTube頻道

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計畫,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的兩岸故事」。

「無愧無懼」為黃世忠將軍半世紀的戎馬生涯做了最好的註解!「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榮譽才是軍人的第一生命。」吃人家不能吃的苦,受人家不能受的罪。一九五五年掩護部隊撤離大陳島,一九八七年被任命為軍事情報局局長,有為有守的整頓軍紀。

歷經兩岸斷鍊,親情流離,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看出軍人的氣壯山河。一九五五年,國軍在大陳島以及外圍據點一江山戍守甚久,當時與共軍武力相較,海空優勢全無,官兵們歃血盟誓,要與陣地共存亡。

黃世忠見證日軍受降,對談間如同展讀一本會說話的歷史課本。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黃世忠見證日軍受降,對談間如同展讀一本會說話的歷史課本。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日軍侵華 少小離家

「江山失守後,大陳島岌岌可危,二月開始,在美軍第七艦隊護航下,大陳島上居民與軍隊奉命遷移至台灣。」陸軍中將黃世忠生前口述過往的血戰,歷經歲月淘洗,已成為回憶中深刻的印記。

無數大小戰役,烽火連三月的慘狀,讓黃世忠前半生無時無刻不在驚心動魄中度過。他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縣,家中世代務農,祖父在家鄉開設糧食行,經營有道成為地主,父親到南京另立分行,也成績斐然。黃世忠六歲之前隨祖父在家勤習古書,之後到南京與父母團聚,並進入竺橋小學接受現代化教育。

小學畢業甫進入南京的安徽中學未久,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國民政府進行戰略撤退,首都由南京遷往重慶,小學生交給家長帶回,初中學生則由校長老師帶領隨政府疏散到大後方。「逃難途中,課業不能荒廢,隨身攜帶了國文、英文、數學等必讀教科書」,揹負沉重的糧食、飲水以及行李,白天為了躲避日軍襲擊,必須趁夜潛行,路途艱難顛沛,沒有一日安穩。逃至湖南的黃世忠有幸未斷學業進入國立第八中學接受初中與高中教育。

獻身軍旅 人生第一場戰役

一九四一年,對日抗戰邁入第四個年頭,政府以「生死存亡、最後關頭」號召青年從軍。武漢已失守,長沙存亡迫在眉睫,正在唸高中的黃世忠因此立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家熱血沸騰,我也要投筆從戎。」考取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九期,分發到長沙第九戰區軍訓部,入伍生第二團受訓。

待訓練期滿,日軍已攻至長沙,戰火燃遍大地。黃世忠立即被派往嶽麓山守住湘江渡口以掩護砲兵渡河,之後加入薛岳將軍指揮的第三次長沙會戰,這是少尉排長人生的第一場戰役,隸屬七三軍特務營,「保護軍部、軍長以及軍指揮所的安全,同時蒐集情報」,擒獲俘虜送至偵訊單位問口供,以瞭解敵方軍事部署。

一九四一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中日戰爭擴大為太平洋戰爭,大局對日軍不利,加上薛岳將軍用兵有方,促使第三次長沙會戰。獲得空前勝利。「我仍記得當年至第九戰區報到時,薛岳指揮官訓話:『苦鬥必勝、苦幹必成、堅苦卓絕』」,來到台灣,黃世忠任師長再次拜訪薛岳將軍,將當年的訓話完整背誦,得到極大的嘉勉。

第三次長沙大捷之後,黃世忠跟隨軍隊繼續征戰,包括常德會戰、長衡會戰以及贛江追擊戰等等,獲得日本投降的最後勝利。因為通訊傳播的速度無法與今日比擬,所以在一九四五年八月,絕大部分的軍民起初並不知道這個令全民歡欣鼓舞的消息,「由收音機中聽到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廣播,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大夥兒還認為是胡說八道、造謠生事,必定是漢奸所為云云……。」收到上級通知停戰才確定這是事實。

在那個風雲詭譎的年代,真真假假難以辯證,世事難料啊!

日軍戰敗投降最慘烈一幕

一九四五年日軍投降,第九戰區受降主官為薛岳將軍,在南昌機場接收南昌以及九江地區的日軍武力兵器, 駐守南昌機場的黃世忠見證了受降儀式。最令他震撼的是,「我們在押送俘虜以及日本僑民前赴九江的途中,眼見一所日軍的野戰病院陷入火海中,原本前去幫忙滅火,卻被駐防的日本憲兵阻止。」探詢之下才知是日人自行放火,因為院中收留的均是斷臂殘肢的重傷患,「一方面沒有辦法即時上船回國,再一方面,若回到日本可能也無法痊癒,與其回去後面臨家破人亡的處境,不如連同醫院設備全部付之一炬。」

人間至慘,莫甚於此。雖然聽到向日本天皇求救的哀嚎聲此起彼落,當下也無能為力。黃世忠不勝唏噓表示,戰爭中屍山血海、滅絕人性的場面,實在多不勝數。「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對日抗戰口號震天戛響,但是抗戰勝利之後,國軍經過整編精簡,許多軍士分文未得,被迫或自願離開軍旅,民心自然渙散,此時共產黨趁機招手,日益壯大。

一九四八年,國共展開徐蚌會戰,「在包圍戰之前,雙方早已交鋒,曾經幾乎殲滅解放軍領導陳毅的部隊,但是美方派馬歇爾上將前來調停,只好暫時休兵,此時共產黨卻趁機調兵遣將,重新佈署。」黃世忠敘述,戰況最激烈時奮戰四十天,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空投物資不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忍痛犧牲拖運戰備物資的馬匹,食馬肉來充飢。

黃世忠回憶,在共軍四面圍堵,國軍毫無增援的情況下,部隊只得自行設法突圍,沿著隴海鐵路線,順著運河到懷安而後到淮陰、高郵、揚州,度過長江到蘇州、上海、杭州、江西、雷州半島、湛江,走到哪,打到哪。一九四九年隨部隊來到台灣高雄,那天正好是聖誕節。

死守大陳 風雨飄搖

行過阡陌、渡過江海,抵達台灣軍隊重新整編後,軍階降級,原本已是少校的黃世忠頓時降為上尉。基於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國軍經過美軍協同訓練,軍力提升,黃世忠所屬的部隊於一九五三年派往浙江大陳島,參與了大陳島撤退的歷史。

「韓戰結束,中共六十萬大軍由韓國戰場撤到東南沿海,預備對大陳島發動攻勢」,大陳島位於浙江省沿海,老蔣總統的故鄉也在浙江省,所以希望由大陳島反攻大陸,此舉被美國否決而未予支援。黃世忠表示,國防部長俞大維親自搭飛機前往沿海上空查看,也認為海空優勢全無、增援困難,但是蔣介石總統仍不死心,以親筆書寫手諭,要軍民死守大陳島以對抗共軍。「 於是官兵們紛紛歃血盟誓,要與陣地共存亡。」 黃世忠說。

一九五五年一月,一江山失守後,大陳島岌岌可危,於是這年二月八日開始,在美軍第七艦隊護航下,大陳島居民與軍隊不得已撤退,而掩護部隊的指揮官黃世忠則完成爆破島上指揮所及雷達站任務後,最後一位撤離大陳島,於二月十四日抵達基隆港,結束在大陳戰地為期兩年既艱苦又難忘的歲月。

娶軍人為妻 蔣仲苓擔任婚禮介紹人

黃世忠指出,當年大陳撤退,國防部長俞大維是關鍵性人物,不但多次親臨勘查,而且一直力諫老蔣總統盡速將部隊撤離,以免無謂的犧牲,而且在當時還將共軍轟炸大陳島的炸彈碎片收集後,交由兵工廠手工打造了多把「大陳之劍」,餽贈給駐守島上的團長、師長。

「我在大陳島上擔任中校營長駐防兩年多,島上既無郵局也無銀行,每逢發放月薪,我就將薪俸用布包著放在枕頭下,出大太陽時,還要拿出來曬一曬以免發霉。」黃世忠回憶,全團官兵皆未成家,唯有蔣仲苓(時任代理團長。國軍二級上將,曾任國防部長)已婚,有家人在台灣,因此在全員決定死守大陳島後,黃世忠將薪水交由蔣仲苓寄回台灣保管。

「若是倖存,錢再還給我,我還要娶妻成家,如果不幸陣亡了,這些錢就留給你的孩子當作教育費用。」後來黃世忠娶了同為軍職的陸素珍為妻,蔣仲苓擔任婚禮介紹人,促成一樁美談。

黃世忠娶軍職妻子陸素珍,顛簸的歲月已遙遠,渡海兒女綿延不盡的愛。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黃世忠娶軍職妻子陸素珍,顛簸的歲月已遙遠,渡海兒女綿延不盡的愛。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身經百戰 歷劫歸來

一九五八年,國共「八二三炮戰」打得天昏地暗,黃世忠擔任作戰科科長發生這樣一段:「部隊進駐澎湖,準備增援金門,美方極力反對,但是老蔣總統仍令師長與我,前去金門面見司令官,報告作戰策略,任務達成後,搭乘運送傷兵的飛機回到澎湖。」之後,黃世忠進入國防部,並晉升上校。

除了征戰沙場,多次歷劫歸來之外,一九七八年,黃世忠又面臨了一次死亡威脅,當時他擔任陸軍總部作戰署長,主辦中美斷交後首次自力防衛台灣的作戰演習,不幸於預演時,在岡山上空因直昇機失事,重傷住院半年得救,不幸中之大幸。

一九八三年,黃世忠在作戰次長任內,承辦「國軍防衛台澎三軍聯合作戰《漢興、漢光一、二、三號》演習」,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從對日抗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步兵少尉軍官,到開啟規畫防衛台灣「漢光演習」的中將作戰次長,軍旅生涯四十餘年獲頒寶鼎、雲麾、忠勤、抗戰勝利等勳章,對國家的貢獻不言可喻,但是黃世忠並不居功:「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身為軍人,榮譽才是軍人的第一生命」。

一九八七年,黃世忠被任命為軍事情報局局長,雖然與志趣並未相合,但是他認為「國家需要,就必須全力以赴」,三年任期內整頓組織、汰舊換新,有為有守,成為前總統蔣經國逝世前,最後任命的軍情局長。

國軍二級上將,黃世忠曾擔任國防部作戰次長。半生戎馬,忠肝義膽。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國軍二級上將,黃世忠曾擔任國防部作戰次長。半生戎馬,忠肝義膽。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歷史不轉身 故里留心頭

黃世忠娶同為軍職的陸素珍為妻,顛簸的歲月逐漸遙遠,擁抱渡海兒女綿延有序的親情。「我太太的家鄉在江蘇崑山,曾帶著大女兒返鄉探親,雖然父母已逝,但是手足均安。」定居台灣超過七十載,子女在各自的工作岡位上都極有成就,令黃世忠感到非常欣慰,也足以榮傲雙親。

告別滄桑巨變,溯源尋根成了此生的課題。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告別滄桑巨變,溯源尋根成了此生的課題。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黃世忠說,自一九三七年日軍侵華,隨著學校撤退到大後方,從此與父母家人別離,抗戰時期種種跡象顯示,雙親應是於南京大屠殺事件中慘遭不測,大陸淪陷後,妹妹又被發配新疆擔任教員,礙於身分特殊,兩岸開放初期並未啟程返鄉。

世事難料、莫可奈何,但是黃世忠曾經委請親友拍照,得以看到老家樣貌,也算稍感寬心。他始終豁達以對過往的歷史與現在的人生,雖然「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以「無愧無懼」為半世紀的戎馬生涯做了註解。

本文取自《我家的兩岸故事(二):渡阡陌》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