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aikovsky: Symphony no.4
發表年份:1878
柴可夫斯基將俄羅斯的風格、旋律與情感,揉入到德奧經典的、已成規範的作曲格式之中,不過於偏向本國民俗、也不一味模仿西方,終於發展出一條自己的,也是俄國後輩們得以循跡再進的道路。他所作六首有編號的交響曲,前三首採用許多俄國或烏克蘭的民謠入樂,後三首則進入形而上的領域,圍繞「命運」這個大哉問,從第四號開始,展現了柴氏成熟的技法與個人的特色。
柴氏雖曾謙虛地說自己總是苦惱於使用各種「曲式」,而且始終對寫作交響曲沒有什麼把握,但本曲的交響曲格式其實運用得相當標準: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快板曲式,法國號與低音號吹出最強音的序奏,這段序奏與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的序奏一樣,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柴氏為本曲題獻人梅克夫人作過一段說明:「序奏是整部交響曲的核心與精髓,一切都是靠這個樂念來進行,它代表『命運』,它就是阻礙我們追求幸福的力量,它強烈妬忌地注視我們、讓我們永不安寧、讓天空充滿烏雲,就像達摩克利斯的劍始終懸在頭上,形成永無休止的精神折磨⋯⋯。」第二樂章是複三段體、帶有鄉野趣味的歌詠旋律,第三樂章詼諧曲,第四樂章的輪旋曲裡,序奏再次出現,形成首尾呼應的效果,聆賞銅管實力粗獷強大的俄國樂團詮釋,更能體會到此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