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曾服抗凝血劑中風怎辦?溶栓不會增加治療危險

急診部蔡斗元醫師與研究團隊針對中風治療用藥的研究,可望改變中風治療限制。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急診部蔡斗元醫師與研究團隊針對中風治療用藥的研究,可望改變中風治療限制。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中風治療用藥安全大突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研究發現,中風前曾接受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以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出血與死亡風險不會提高,這一發現可望改變目前全球中風治療指引,預估全臺灣有十三萬病人受惠,全球則將有上千萬人受益。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內科醫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4年一月號,該期刊影響分數高達39分,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關注。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服用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來通血路,預防中風及心臟病,但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醫師蔡斗元指出,目前全球的中風治療指引中,針對中風前兩天內接受過NOAC(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若不幸仍罹患急性腦中風,不建議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來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以避免腦出血風險,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病人接受NOAC抗凝血劑藥物治療,這些人都屬於中風高危險群,若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時,無法及時注射血栓溶解劑,將使這群病人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影響後續復原情況。 

蔡斗元醫師與大林慈濟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奇美醫院以及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國內外多位醫師和學者組成研究團隊,以臺灣健保資料庫中2300萬人的就醫資料進行大數據研究,調查在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間,在急診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所有20歲以上,診斷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成年病人,發現與未接受任何抗凝血藥物或中風前接受Warfarin治療的病人相比,接受NOAC治療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在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後,出現大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的風險並未變得更高。 

蔡斗元醫師指出,2022年美國的研究指出,接受與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後較高的腦出血風險無關。而在2023年的國際性研究也有類似結論,然而,值得注意地是,上述兩項研究主要針對非亞裔病人,其中分别只有3.4%及20.2%為亞裔人士,由於亞洲人的體質特殊,腦中風的型態與對藥物的反應與其他種族不同目前針對亞洲族群的證據仍有限,這次的研究剛好補足了對亞洲族群的證據空白。 

蔡斗元指出,NOAC於2009年12月在台灣首次獲得批准使用,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其在台灣和全球的使用都逐步增長。根據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的資料,截至2020年,臺灣大約有0.5%的人口服用NOAC。由於大多數NOAC使用者本質上是屬於缺血性腦中風的高危險群,由此帶來的臨床意義必然會越來越大。這項研究也為臨床醫生在臨床環境中做出實證決策提供了關鍵參考。同時對未來的研究及治療指南的更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論文刊登網址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