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王其專欄】拖延23年的公共電視修法,終於在執政的民進黨手上完成,兩黨拖延近1000天組不成董事會的鬧劇,也暫時畫上句點,民進黨在媒體成績上再下一城,三個民進黨文化媒體操盤手立了功勞。
文化部在上周五26日發布新聞,文化部長史哲在新聞稿上表示,《公共電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21年預告修正,直至今(2023)年3月30日經行政院會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在不到2個月時間能夠完成三讀,可以說是「用2個月扭轉20多年的困境」。《公共電視法》修法,是史哲就任時最重要且應最優先處理的一個法案,雖然明知困難重重,但是「如果現在不拼,就可能沒機會了」。
史哲提到,不分黨派委員及各界對於公視都有許多的期待,臺灣社會對於公視法也歷經許久的討論。為讓修法向前一步,這次優先修正已逐步收攏共識的法條,包含解開2001年至今,長達23年停滯的9億元捐贈預算上限緊箍咒;修改曾經造成第5屆、第7屆分別延宕968天、966天的董監事3/4選任門檻為經2/3通過;賦予國際及多元族群頻道明確法源,解決過去Taiwan+、客家電視等須以採購方式辦理,營運穩定性不足情況等三大核心議題。
文化部的新聞說得很清楚,這次修法要解決三大核心問題:9億元的上限門檻、董監事3/4選任及經2/3通過、客家電視等以採購方式經營。過去因為兩黨在公視問題上惡鬥,影響公視發展,甚至2006年公視併華視成為公廣集團後,仍然懸而未決,這一拖23年。
文化部官方文字沒有說的故事很多,例如為何兩黨都拖延將近1000天還搞不定董監事會,成為媒體笑話;國民黨在馬英九2008年初執政那時,也是掌握立法院的多數,可惜沒有拿來解決現在看到的三大核心問題,卻是拿來突擊修法,把公視當年董事從15席增加到21席,徒增煩惱,這次也被修回來。更重要的,國民黨對公視的態度,老是抱著小而美,預算總是縮在9億元,多ㄧ毛也不願意給。民進黨則剛好相反,承認公共媒體很重要,就是要大公視,連20年不斷得分。陳水扁時代,先創客家電視台,再來原住民電視台;接著,蔡英文執政,又開了台語台,馬上又有Taiwan+國際電視頻道,而且都在有線電視上架。民進黨先用專案預算或採購方式給公共電視經費經營這些新生電視頻道,讓它生米煮成熟飯,公視年度營運費用,早就是法定預算9億元的數倍了;現在又再突圍成為公視的正式法定預算,成功讓這些伴隨公視而生的電視頻道,得以長長久久經營。
這些公共電視頻道歷史,其實只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民進黨將媒體當正餐看待,認真經營,狀大公視。國民黨把公視當點心,放在旁邊看着,做小公視。就這樣,兩黨在公視上成績漸漸拉開,2008年後,民進黨雖因杯葛國民黨的公視團隊有失分,但也在2016年執政後馬上補回來,成立兩個新頻道台語台、Taiwan+;反而國民黨在公視這塊 ,除了當年創辦公共電視外,幾乎沒再得分數的。
這次公視修法論功行賞,民進黨大贏國民黨;就個人來說,當過公視總經理的前文化部長李永得,成功整合行政院版本;接棒的史哲用高效率2個月協商各黨派闖關的本事,更不在話下;新上任的公視董事長胡元輝幕後推進,也要記上一筆。綠軍三位文化媒體人,替民進黨攻克公視城堡,功勞簿上可大書特書。
接下來,國民黨要在公視再監督杯葛,當然仍可有作為,只是國民黨20多年來已經拿不到什麼公視分數了,再不動點新腦袋,將來就算執政了,恐怕也拿不到成績。但民進黨也有隱憂,因為經費沒上限,也沒下限,代表政治仍然會伸手進去談;更重要的,華視的不公不民仍未解,恐怕還是未爆彈。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