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樂風專欄】現在的臺北市士林區仁化、義方、禮文里及智勇、舊街、福林三里的一部分。原為凱達格蘭族居地,該族稱為Pattsiran,意指溫泉,也是此地地名「八芝蘭」之由來。
咸豐十年士林地方文士潘永清、施贊隆、施贊文、楊錫侯等人,選出芝蘭八景,而其中有「番井沸泉」一景,目前尚在。位於臺北市天母東路69巷天和公園內。
根據成書於同治年間的淡水廳志記載:
「番井沸泉:在芝蘭堡,其源自三角埔山下。一線如溝,深尺許,多沙,流泉騰沸,冬煖夏涼。」傳說原住民時代便有此井,故稱為「番仔井」。
根據臺北市文化局的資料,八芝蘭番仔井於2009年10月1日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因西元1709年漳州人移民至此時便有此井,歷史悠久。並且做為灌溉與飲用水,與士林人之生活有密切關係,又名列芝蘭八景,具有歷史意義。據說過去水深可達一米,現在目測似乎沒有那麼深。
之前在該井尚未名列歷史建築前,自由時報與中國時報均報導了文化局前往探勘的消息,其中有文字提到該井可望成為台灣首度以「傳說」為文資價值而得以保存的文化景觀。
此一說法有欠考慮,此篇報導在2007年刊登,即便當年番仔井火速登錄為歷史建築,還是比彰化縣的「八卦山紅毛井」晚,因八卦山紅毛井早在2006年8月1日就名列歷史建築,並且也有「相傳」為荷蘭人開鑿之歷史。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