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Jack Dai專欄】長榮航勤請假事件,員工因為獎金與集團其他公司落差太大,心涼,集體請假。
先說結論:這是公司法人、財務制度設計與人性的問題,短期無解。
制度的代價
長榮走的是各事業體獨立財務制,估計長榮航勤是獨立法人、或至少是獨立財報的事業體。看其獨立官網介紹,他們也有在承接松山機場等勤務業務,推測是如此。
這體制注定了兩點:
1) 勞力密集型的航勤,受限於台灣市場與競爭,天花板很低;
2) 集團賺錢,因財務獨立與法規,航勤註定無法雨露均霑。
過去各事業體都不怎麼賺時,航勤收入沒有特別好,至少穩定;但當其他事業體很賺錢時,人就會開始比較了……
比較自己投入的工時;比較自己的勞動強度;比較自己的相對收益;比較同公司的其他人比自己多賺多少……
許多集團式的公司都有這問題,例如我的老東家HH。
一樣是機構工程師,如果你的客戶是Apple,年收入就會比客戶是HP的單位高上不少,同工不同酬,只能無語問蒼天,自己的命怎麼那麼苦。
但這就是制度設計的優勢與代價。
優勢:各事業體獨立財務,回歸市場競爭,每個單位都得替自己的收入而努力,減少出現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冗員。
代價:因為事業體的劃分,客戶也被劃分了,市場與客戶的興衰我們無法決定,無奈天注定。
所以這制度能維持下去,往往是整個集團的平均薪資(至少略)優於外面的公司,「沒發到好單位,至少比外頭好。」是這樣的心情。
健忘與警訊
人也是一種健忘的動物:不會記得自己閒的時候,也不會記得跟外面比起來自己很穩定,更不會記得公司的制度是怎麼回事。
沒辦法,航運的獎金把錨定點拉得太高、太耀眼,再看空運單位也比自己好,航勤的人無法忽視,內心更無法自洽。
之於長勤的員工,有吵有機會,看年前能不能博點糖吃;之於長勤的高層,員工大量流到星宇是一個警訊,代表公司目前提供的薪資水平在市場競爭中不利,而勤務又是整體飛航服務中非常重要的體驗環節,勤務的弱化,不利於長榮的市場競爭。
回到請假事件,他們有這麼多假可以請,代表過去休假誘因低,此外,至少他們採用的是合法請假的方式來爭取利益,這點還是挺不錯的。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照片來源:長榮航空官網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