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樂風專欄】在帶領大家參觀這個公園之前,先來說說乙未抗日名將吳彭年和一名景仰他的義士陳鳳昌的故事。
在乙未抗日諸戰役中,八卦山之戰是相當慘烈的一戰,當中的核心人物吳彭年是浙江餘姚人,後移居廣東,因其軍事長才,曾任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的幕僚,後唐景崧狼狽潛回大陸,吳彭年卻留了下來,誓與倭寇拼戰到底,最後不幸戰死於八卦山。吳以浙江人身分卻為台灣而死,誰云只有台灣人才愛台灣呢!
日軍在乙未年登陸台灣後,北部抗日義軍陸續潰敗,七月,日軍鐵蹄逼近大肚溪畔,因義軍倉促成軍,戰術戰法並不精良,日軍遂派部隊牽制善戰之吳彭年,另派一支部隊進攻八卦山,時吳湯興、徐鑲守八卦山,利用清朝所遺大砲向山下發射,可惜性能太差,大多未能擊中日軍。
日軍定要取八卦山,冒死向上衝鋒,吳、徐二將無法堅守,便逃下山來了,吳彭年率部來救八卦山,至南壇巷附近,指揮所部向上衝鋒,攻至山腰,日軍彈如雨下,吳彭年身披數創,跌下馬來,他的四名侍衛為了保護他,也全都中彈殉國。
八卦山血戰前,吳彭年已知自己無法生還,預立遺囑,希望有人能幫他馬革裹屍,並寫明族人居處。彰化淪陷後,吳彭年的傭人將他的屍體和四名侍衛偷偷合葬。
吳彭年殉國的消息,感動了台南義士陳鳳昌,為之灑酒撰文祭拜,幾年後,陳鳳昌找到吳彭年墓穴,也為他備棺重殮,將屍骨送回吳彭年母親居處廣東順德安葬。
當時吳家有老母親和兩名稚子,妻子早已去世,家無積蓄,靠親戚救濟維持生活,吳彭年為台灣所做的犧牲,真的是令人感動。
據說當年壯烈成仁者達四、五千人。民國五十四年,八卦山一農夫在整地時,發現屍骨多具,報警處理,經警方與彰化縣文獻會現場勘查並開挖,發現除屍骸外,還有兵器等物,挖掘清點後,共有骨骸六百七十九具。
文獻會研究調查後,確認為這些屍骸為乙未抗日烈士,約當時兵制兩營之兵力,先裝成七十九袋,安放在南郭百姓公廟中,而彰化縣政府一方面籌措經費,準備興建專祠奉祀。
然而經費的取得並不順利,所以一直到民國七十年六月二十五日才破土興建,於七十二年六月三十日全部完工。
完工後的紀念碑公園有壯觀的三門式牌樓一座,拾級而上,簡單樸素的祭祀殿裡,放著乙未烈士們的神位,不過在案桌上另有明鄭副總蔣毅庵、 鄧顯祖神位。根據林文龍所著〈八卦山滄桑〉一文中,蔣毅庵墓原在虎形山;鄧顯祖墓原在番仔井山,皆屬八卦山脈之一部分。
鄧墓之碑文為:「明故顯考鄧公諱顯祖神道 原籍江西撫州府宜黃縣岱○都○若渡 明永曆三十六年吉月 孤子鄧世雄立」
距離明鄭之亡僅約一年,蔣墓之碑文為:「龍邑 明顯考副總毅庵蔣公之墓 癸亥年季春吉旦 男德瓚、德瑛、德瑞立」
距離明鄭之亡僅四個月,身為軍人,不必見到自己保衛的國家滅亡,該算幸還不幸呢?
日本統治時期,為了建皇太子紀念球場和小學校,規定範圍內之墓必須遷葬,否則將視同無主孤墳處理,蔣鄧二公之墓被有志之士遷葬於南塚(今建國工專),逃過成為無名應公的命運。
之後因為興建建國工專,兩公之墓便和乙未烈士一同被移至現址。
在祭祀殿的左右兩側各有清朝所遺古炮兩座,來自於清朝時期八卦山炮台(現址已成為八卦山大佛殿),炮台歷史最早可上溯到1733年,曾兩次毀於林爽文、戴潮春抗清之役。1884年台灣巡撫劉銘傳重設,配置重炮兩門、山炮兩門,其中兩門重炮於民國五十一年贈與陸軍參謀學校。
至於山炮則改置於完工後的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其實以炮身上的年代來看,這兩門炮1861年就已經出廠,歷史比劉銘傳重建八卦山炮台的年代還久,為英國製,據云曾在乙未抗日之戰立下大功,擊斃日本皇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山根少將。
彰化抗日烈士是否真的曾經擊斃日皇叔和少將,真實性頗值懷疑,這若要考證起來,應該另撰一文比較適合,這種傳說在台灣有好幾起,包括北白川宮能久曾被一蘇姓刺客刺殺傷重不治而死,另有日總督佐久間被泰雅族戰士擊斃的傳說。
不過這都無損於這些抗日烈士為了保衛台灣所做的犧牲奉獻,透過遺跡,讓我們得以緬懷當年烈士的浩然正氣。在乙未那一年,這些人不分族群、省籍,一同抗日,單純的為尊嚴和自由而戰,而沒有一絲名利的貪念,真的是一個偉大的年代。
紀念碑公園內另有涼亭、座椅等供民眾休憩之用,常常可見附近老人到此休閒,但有些民眾在祭祀殿裡泡起茶來。小小的祭祀殿裡,茶桌緊挨著神桌,好似要與烈士把盞言歡一樣,對欲瞻仰烈士神位者而言,實在有礙觀瞻。
拍照當天回到家,被家人小小的指責了一番,因為拍照日⋯⋯正好是鬼門開前一天!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部落格。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