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普羅科菲夫鋼琴協奏曲之夜」2月17日晚在國家音樂廳舉行,戰爭的陰影下,百味雜陳。曾留學俄國的鋼琴家葉孟儒,在揪心掙扎之餘,以波蘭作曲家蕭邦的《夜曲》,力挺烏克蘭,同時撫慰戰爭中受苦的所有人。
被認為是當代重要俄羅斯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鋼琴學派承襲人的鋼琴家葉孟儒說,他從1991年待到1999年,遠赴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學院深造,歷經嚴格俄國鋼琴學派正規訓練與人生洗禮,前後達8年。這回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讓他百感交集,他鋼琴老師瑙莫夫(Lev Nikolayevich Naumov)的妻子伊麗娜(Irina)是烏克蘭人,最近許多人詢問他立場,但對他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早年造就他豐饒音樂路的貴人寶地,因此痛苦加劇,因此他獻上蕭邦《夜曲》,對戰爭中受苦的人們,表達心意。
蕭邦當年正是悲嘆祖國波蘭被強權所奴役,有感而發,葉孟儒回憶昔日鼎盛的俄國鄉園,感觸良深,然而音樂人能做的並不多,他透過琴鍵,為強權的蠻橫,表達悲憤,也悼念因戰爭喪生的所有生命以及破碎家庭。
蕭邦的《夜曲》,絲絲入扣,溫潤堅韌中,難掩悲悽與蒼涼,葉孟儒表情凝重,帶著微顫的音色訴衷曲,他時而皺著眉頭,茫然遠眺,時而緊閉雙眼,彷彿咬牙奮戰,為昨晚音樂會,增添更多的遊子懷思,與人道救援,令人動容。
17日晚的音樂會由新象主辦,力晶集團贊助,由三位台灣鋼琴家林冠廷、葉孟儒與嚴俊傑,以接力方式,挑戰普羅科菲夫的第一、二、三號鋼琴協奏曲,是少見的俄羅斯學派重量級的演出。
普羅科菲夫是俄國作曲家,生於烏克蘭,在一次大戰與二次大戰期間,革命與流亡,充斥他的成長歲月,動盪的大時代,也成為他創作的養分,佳作頻傳。既是絕頂聰明的音樂家,又帶著搞怪、頑皮個性,終生不變,因此在他的音樂裡,可以聽到該項特質,內心的澎湃激昂,深邃動人,是音樂界公認難以挑戰的境界,不只鋼琴曲困難,許多管弦樂曲也是,因此也成為實力派音樂人,急於攀爬挑戰的所在。
近兩年,役情已攪亂全世界作息,加上俄烏戰爭,對音樂圈的影響更大,原先有多位俄羅斯音樂家要前來台灣演出,但最後計畫都生變,讓人扼腕。不過,老天有眼,台灣優秀鋼琴家挺身補了外國音樂家來台演出的空缺。新象在發想構思音樂會內容,就希望以完整系列取目,為觀眾介紹音樂家作品。
台灣有很多很好的鋼琴家,過去苦無機會挑大樑,近兩年登上音樂舞台機會大增。尤其,台灣鋼琴家一代傳一代的成果,已然成形。葉孟儒和嚴俊傑都是內涵成熟、台風穩健的鋼琴家中生代,林冠廷則是傑出新秀,30歲的年紀,已經展現出老辣架勢,表現亮眼。
台灣樂壇首度以接力方式,演出普羅科菲夫的3首協奏曲,算是很難得的組合,份量足夠,令觀眾印象深刻。普羅科菲夫一生共創作了5首鋼琴協奏曲,第4與第5號,比較冷門,外界比較陌生,因此選擇比較常被演奏的前3首。
由於普羅科菲夫從小搞怪、叛逆,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創作於1911年,當時他才21歲,天賦異稟下,運用了很多創新和聲,觸技曲式跳躍的觸鍵,創造出很多屬於自己的和聲語言,樂曲中,有抒情的旋律,但技巧艱難,展現了俄國人用生命面對音樂的特色,一出手就讓普羅科菲夫出實了新古典樂派的作曲家寶座。
當年普羅科菲夫《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是在畢業完成,自己示範彈奏,馬上受到肯定,贏得首獎。《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則是普羅科菲夫的摯友英年早逝,讓他在沮喪壓抑中完成,情深意重,果然餘韻裊繞。
而《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則是普羅科菲夫到美國發展後,也經常巡迴演出,在更好的創作環境與演奏生涯中完成,曲風相對自信明亮,鏗鏘有力,是鋼琴競賽中常見的自選曲,是鋼琴新手的自我跨越的基本款。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與《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被視為鋼琴協奏曲技術上最難攀登的頂峰,所有鋼琴家又愛又怕,心情複雜。
普羅科菲夫的鋼琴樂譜,常被形容是「兩隻手卻有三行譜」,而且是密密實實的音符,音階和聲,完全跳脫傳統的邏輯,跳躍式的音符,對鋼琴演奏者是相當大的挑戰,簡直神乎其技。
然而,俄國人處境多災多難,文化是他們精神的寄託,音樂更是柔軟的心靈沃土。20世紀初,許多俄國音樂人用生命在詮釋音樂,一來複雜心靈的寄情,再者因為彈奏得好,比較有機會走出國門,到國外演出,見識鐵幕之外的海濶天空,更可望過過更豐裕美好生活。因此,也讓那些看似深澀難演出的曲目,隨著俄羅斯音樂人的帶頭開路、詮釋、推廣,一直深植人心,倍受喜愛。
17日晚長榮交響樂團,在莊文貞指揮下,表現了鋼中帶柔的特色,經典曲目,優秀音樂人,加上近期俄羅斯的戰事話題,讓該音樂會更被凸顯。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