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須文蔚》豐收與憂心:沒有當代文學批評方法的課堂?

    【愛傳媒須文蔚專欄】3月19日一整天參加國語文學科中心「110 學年度種子教師培訓成果發表」,這是種子教師培訓後,老師們提出教案的時刻,成果很豐碩,也令人憂心。
    今年的高中國文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培訓,挑了個很難的題目「以文學理論建構加深加廣課程」,為什麼要談文學理論?為什麼老師要帶著文學批評上講台?
    108課綱實施後,素養教學讓老師們很慌張,以為要不斷跨領域,經常生吞活剝其他學科知識後,文學的學科本質在課堂上消失了。事實上,文學批評一直以來都已經跨領域後,回到學科本質,把文學、語文教育的本位知識,和當代的文學、哲學、社會、文化研究等理論加以辯證與批判,提供一套詮釋文學作品與分析文化現象的基本框架。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老師們的教案書面呈現都十足豐富,所援用的當代文學批評理論包括:心理分析、批判理論、符號學、後結構、女性主義和性別理論。重新解讀文學作品的能力,確實有所不同,也更加深刻,而且老師們也不再害怕世界文學,更是驚喜。
    木柵高工張素靜老師提出:〈批判性思考的說書人——說個「哀傷」的「愛的禮物」「項鍊」故事〉,選擇三大經典短篇小說作家代表性作品,分別是契訶夫的〈哀傷〉、莫泊桑的〈項鍊〉以及歐亨利的〈愛的禮物〉為學習文本,有眼光,畢竟真正的經典才能引發深刻的評論。教材設計上,導入世界文學時,能整合過去的課文,讓同學可以對照思考。加上能切合導入文學批評理論,成為讀者理解的重要依據,最重要的是,精彩的分析後,同學也能對應回應,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新豐高中張瑀琳老師提出:〈 現正戀愛中:來一場「正常人」的愛情〉也讓人眼睛一亮,她以莎莉‧魯尼的《正常人》為閱讀材料,小說主題很新潮,也有極佳的影視改編,相信一定能吸引同學。在評論時,她以女性小說家喬治‧艾略特的風格,互文,以及拉岡的理論,深入文本,理論和內文的對照層次分明,討論家庭關係與情感時,帶來深刻的反思,引發學生跨文化的思辯。這個教案反思部分很動人,同學發現:「文學理論有助於挖掘作品的深刻意義。」張瑀琳所挑選的文本很當代、青春,確實比較能夠打動學生,她的感想是:「永遠年輕與永遠熱淚盈眶。」是她自身的感受,顯然她感動了自己,也才有感動學生的力量。
    還有很多精彩教案,未來慢慢和讀者分享。
    比較大的憂心是,透過這次艱難的操作,不難發現從大學課程、師培課程與教學現場,文學批評並不受重視,老師們覺得文批理論很困難,開發教案時的素質應當是歷屆落差最大的。那麼,如何迎向新課綱?如何讓文學課堂更深入文學?而非走馬看花不斷跨領域?讓我的假日,變得很「憂鬱」!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