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晚婚趨勢 32歲後離婚率逐年增加

Photo by Jean L. on flickr


刻板印象晚婚心智較成熟 研究:離婚風險越高

 大環境影響「晚婚」、「不婚」現象已成趨勢,有些人因為經濟關係、責任壓力等原因,寧願抱持著不結婚的想法,或擁有更為穩定的工作後再考慮結婚一事。

 許多人認為晚婚能帶來更加穩定的婚姻生活,隨著年齡增加,心智相對地較為成熟,在婚姻關係中也較不會產生摩擦,但根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過了32歲之後,每晚一年結婚,離婚機率就增加5%

40歲後 離婚風險高

 有人說過「結婚是衝動的產物」,在過去早婚多因彼此磨合問題嚴重,提高了離婚的風險,但就晚婚好處的似乎還是有界限,就美國猶他州大學社會學者沃爾芬傑(Nicholas Wolfinger)的「家庭成長國家調查」數據結果,2534歲的離婚率為15%,而在3540歲以後,離婚率上升到19%

 在結婚年齡與離婚率交叉比較,結婚年齡2030歲,離婚風險呈現不斷下滑的狀況,而過了40多歲的晚婚族群,離婚風險卻是越來越高。《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數據結果並不代表過了40多歲結婚的人,其婚姻生活就會比較坎坷,畢竟很多晚婚的人其實根本不想擁有婚姻,最後卻在周遭壓力下還是步上紅毯。

固執變妥協 輕率放棄

 沃爾芬傑表示,2832歲的人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判斷交往的對象是否適合自己,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愛情。一般刻板印象中,年紀較輕的夫妻多會因為固執己見,錯失溝通的機會,進而輕率地放棄婚姻,但在年齡較大的夫妻中,有時卻包含著妥協的心態,實際上並無真正接納對方的想法,只是換種方式應對,骨子裡還是固執的自己。

 普遍的「30拉緊報」觀念,其實許多人僅是「晚婚」而非「不結婚」,根據人力銀行調查,有高達8成的上班族是想結婚的。除了無對象外,經濟狀況不穩定成主因之一,而年齡的界定並不能確保婚姻關係的穩定性,夫妻間的溝通問題,才是維持的關鍵。即便選擇「晚婚」,依舊要面對所謂的磨合期,認真思考,在走入紅毯的一端時,不為短暫的衝動或外界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