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李利國專欄】大學同窗傳她家後院正綻放的海棠花給我欣賞,她還說「因疼惜海棠,就想和海棠共度良宵,到院中摘下二朵放在杯中,藉以陪渡今晚」。這讓我想到蘇軾的《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然而,蘇軾對海棠的情有獨鍾,其實蘊涵他自寓性情之意,《定慧院海棠詩》應更能見證我所見,恐淺陋十分,盼識者教之!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暫居於定惠院,發現此處之東的山坡上雜花盛開,其中竟有一株在四川故鄉才有的海棠花,但當地人不知其珍貴(「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所以令他心有所憾的寫了這首《定慧院海棠詩》: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黃庭堅《跋所書蘇軾海棠詩》謂此詩「殆古今絕唱」,北宋《王直方詩話》則記載說,蘇軾認為這是他的「平生得意詩」,所以每每寫以贈人。我們後世因而尚得以欣賞蘇軾這詩書雙絕的法帖拓本,特與愛海棠的妳分享之。
蘇軾寫這首詩是他初遭貶謫的時候,所以詩中的海棠被擬人化為在空谷的佳人:苦幽獨、嫣然一笑、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等,應是反映他面對宦海無常,致使人生理想遭遇巨大打擊時的心態。
以生長環境而言,江南此處為瘴癘所苦,並不適合名花生長,當蘇軾不期而遇到竹籬間嫣然一笑的海棠,對其高雅的天然風韻與安然自適的獨絕氣質感受良深,所以覺得那些漫山遍野的桃李都顯得鄙陋粗俗了,這其實是喻指他自己,海棠獨開於荒谷並不減其高雅明媚,他自己被貶謫於瘴癘地偏之地,也同樣的無傷他悠然獨立與不群的人格。
此詩自開始至「月下」共十四句,明寫海棠,「幽獨」、「嫣然一笑」,呈現海棠的遺世高雅;「朱唇」二句描繪海棠的姿態,「林深」二句顯現海棠的精神,「雨中」及「月下」二句突出海棠的風韻。
後續「先生事飽」十二句則是抒發感慨,也讓讀者藉以了解詩之所有作,觸景生情兼自喻。所以,全詩對海棠賦予人格的刻畫,海棠自出天姿,不待華屋金盤來映襯,豈不也是宛轉傾訴他自己的衷腸,定義高貴不是以能否身居廟堂之上來定奪的,更不需要他人認同何種身份來判定。
清代紀昀評價說:「純以海棠自寓,風姿高秀,興象微深,後半尤煙波跌盪,此種真非東坡不能,東坡非一時興到亦不能。」確實,蘇軾在這首詩中藉海棠自比,抒己懷抱,引我深思,故記感懷幾筆!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