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朱宗慶專欄】今年是打擊樂教學系統成立30週年,過往,教學系統比較少公開地去說自己的社會價值,但身為創辦人,看到教學系統的發展,確實感到很驕傲。
現在,我到各種場合,經常有人跑來跟我說,他們「上過朱宗慶打擊樂」。而過去這幾年,很多打擊樂家來台灣演出,他們看到教學系統的運作,也都嘖嘖稱奇,覺得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教學系統現已累積有超過15萬的學習人口,他們也是打擊樂重要的欣賞人口和藝文演出的觀眾來源,並且是支持打擊樂團的重要後盾。
這些曾經在系統上過課的學員,有的學三個月、半年,有的學一年、兩年,更有不少「系統寶寶」一路從樂樂班上到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待在系統超過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對於推動台灣成為打擊樂發展重鎮,絕對有直接的影響。
從最一開始,我就將教學系統定位成體制外的音樂教學,但是,我們卻是用幾乎比體制內教育還要嚴謹的態度和規格來營運,從師資、教材、教學環境等,教學系統對於品質的堅持,始終如一。
我始終相信,「給孩子最好的,他自己會放大」。記得在創辦教學系統的時候,我就明確標榜,學音樂並不等於學樂器,應該透過「接觸、感受、喜歡、學習、訓練」這五個步驟循序漸進。
這樣的觀念,現在已經成為多數人所接受,但是在三十年前,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很多的時間,和家長們溝通這件事。
在我看來,因為打擊樂很最接近人類的心跳和敲打本能,並且,只要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都能成為打擊樂的音色來源,又打擊樂特別強調合奏,因此,作為音樂教學,打擊樂具有「創造力、節奏感、合群性、高成就」四大特性,不但適合做為進入藝術領域的入門磚,孩子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表現自己、成全別人。
如今,看到許多曾經在系統上過課的孩子,有一部分走上的音樂專業的道路,成為打擊樂的生力軍,有些人則往其他的藝文領域發展,像是音樂其他專業、舞蹈、戲劇、設計等,成為出色的藝文工作者,也有很大部分,選擇其他專業領域,像是律師、醫生、廚師、工程師等等,然後將他們對於音樂的熱愛帶入各自的工作領域中,一起共享藝術的美好。
這是讓我最感開心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不管這些孩子在教學系統上課多久,以打擊樂為媒介,音樂和藝術最終可以走入生活,成為一輩子的陪伴,並且為各行各業帶來連結與加值。
在教學系統成立30週年之際,受到今年疫情的衝擊,是過去三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經驗。所幸,教學系統團隊有非常強大的向心力,我們咬牙撐過了最艱困的難關,也更加清楚自己的優勢,以及改變的契機。
我想,下一個階段,教學系統會的初衷不變,會繼續堅持核心價值,做有意義的事,為社會帶來貢獻,並讓更多人看見藝術紮根的力量。
作者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