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鄭自隆專欄】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理論(uses and gratification),說明了傳播就是功能導向,「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當內容滿足了民眾「守望、決策、教育、娛樂」需求,媒體就能在激烈市場競爭存活,不會被替代或襲奪。
民眾對電視的期待是「單純」,單純的「看電視」,對花俏的額外功能並不買單,因此電視機無需「智慧」,只要「好看」,有線電視500元吃到飽,就是「單純」。
(1) 民眾需求
《廣電市場調查》顯示,雖然數位化讓有線電視機上盒有很多花俏設計,這些因系統商擔心傳統電視沒有人看,而加上的購物、隨選視訊、甚至YouTube選項,或家庭保全功能,民眾似乎不買單,民眾對電視的要求就是「看電視」。
「看電視」的功能是甚麼?古典傳播理論對「媒體功能」多有討論,如W. Schramm、M.L. DeFleur and S. Ball-Rokeach或 C.R. Wright都曾論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主要談的是守望環境、聯繫社會、認知社會規範與價值,以完成社會化(socialization),以及娛樂社會成員的功能。徐佳士教授參酌這些早期的古典理論,歸納為「守望、決策、教育、娛樂」四大傳播功能。
所謂「媒體功能」,古典傳播理論談的就是「新聞功能」,新聞的確有協助閱聽人瞭解環境,協助決策(投票、買股票或了解漁汛與氣象,以決定今天要不要出海釣魚),建構新知識(學校教育的延長),以及透過軟性新聞(娛樂八卦、藝文、人情趣味花絮)娛樂成員的功能,但就「電視」作為媒體而言,仍然具備守望、決策、教育、娛樂等四大傳播功能。
一、守望功能:聯繫社會系統,瞭解環境變化
民眾透過電視新聞,可以瞭解外在世界疫情的變化;觀看時尚節目,可以掌握流行趨勢;觀看婆媽節目,可以知道現在社會親子、婆媳互動準則;民眾足不出戶,就知道世界如何轉動,電視發揮聯繫(correlation)的功能。
二、決策功能:整合各式資訊,協助生活決策
民眾透過電視所提供的資訊,形成自我決策的判斷,知道總統選舉要投給那位候選人,最為適當;知道要買那支股票,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甚至透過氣象預報,決定週末要不要出遊,這是電視發揮協助民眾決策功能,讓我們可以在社會「存活」或「求生」(surveillance)。
三、教育功能:型塑社會規範,引導成員遵循
媒體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教科書以外的知識來源,電視一方面提供新資訊新知識,讓民眾知識可以與時俱進(updated),另方面則暗示與強化社會規範,讓民眾遵循以維持社會的穩定與平衡,這是電視發揮社會化的功能,讓我們畢業離開學校,仍然不會與社會脫節。
四、娛樂功能:提供軟性訊息,舒解生活壓力
電視最主要功能就是「娛樂」,除新聞外,電影、戲劇、體育、藝文等節目,都可以讓民眾舒解壓力,這就是電視的娛樂(entertainment)功能。
《廣電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民眾喜歡的內容,以「新聞」最多,包含社會新聞68.1%、國際新聞52.9%、政治新聞30.8%、影劇新聞28.0%、民生新聞25.1%民眾都喜歡,此外就是戲劇45.3%、綜藝41.8%、電影38.5%、美食26.3%。
換言之,現行電視台所提供的內容,民眾通通買單;電視內容是多元的Buffet或百貨公司,不是只有單一口味的餐廳或單一品類的商店,電視提供具備完整的「守望、決策、教育、娛樂」四大功能。
註:文中引述之數據均摘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執行之《109年廣電市場調查結果報告》。
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照片為電視金鐘獎曹瑞原導演頒獎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