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鈕則勳專欄】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朱立倫、江啟臣、卓伯源及張亞中先後登記參選,各自也分別提出競選主軸 ; 朱立倫說「改變才有希望」、江啟臣標榜「正派承擔、啟動未來」、卓伯源提出「民生、和平、新領航」、張亞中以「救黨、救國、救兩岸」為訴求,就每個人的主軸來說,或多或少都具有戰略觀,能將自己的優勢和主軸結合,但細部來看,有些候選人所提出的主軸,在擴散說服選民投票支持,或許仍得加把勁。
首先來看最早登記參選的朱立倫,他提出「改變才有希望」,直指江啟臣擔任國民黨主席時制衡力道與領導力等都不夠,他呼籲「重拾領導力才能改變」,甚至宣稱「國民黨若做得好,我不用出來」,擺明了不給現任江啟臣面子。由於朱的政治輩份及能量都比江高,所以他的主軸也引起各方討論,雖然其主軸聚焦於現任江啟臣有被質疑之處做猛攻,但挑戰的論述也接連出現,形成了「七傷拳」效應。
如朱會被質疑擔任國民黨主席時,由於「換柱」導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不僅總統大輸三百萬票,立委席次更滑落至三十多席,因而民進黨全面執政,對國民黨的清算更不手軟,才致國民黨現今的欲振乏力,朱對這段歷史並未在其「改變才以希望」的主軸中向藍軍支持者做一解釋或交代,更似只將國民黨面臨的的困境要江啟臣負全責,當然會抵銷主軸擴散與說服的力道,甚至會衝擊其所為「領導力」,畢竟2016年國民黨的慘敗是衝擊朱領導力最深刻的教訓。
再來看現任的江啟臣,其主軸「正派承擔、啟動未來」著實和其優勢有緊密結合。就承擔來說,應是著墨在去年在國民黨最低迷時願以跳火坑的勇氣參選主席補選的事情,畢竟那時眾所期待朱立倫能承擔,但朱並未呼應外界需求,致使江相對於朱反而有了「願意承擔」的相對優勢 ; 而正派的概念除了是江對本身從政的期許之外,吾人認為也有暗喻朱立倫傳統被認為的弱勢—太過權謀,畢竟民眾眼睛是雪亮的,太過精算或權謀型的政治人物已不為民眾所喜愛,這也是是「我口說我心」型的政治人物,如柯文哲、韓國瑜能夠激起那麼大的風潮之主要原因,江能以「正派」切中選民心理,在策略上確實到位。
至於江陣營將「未來」置入主軸,也是希望能突顯江啟臣作為中壯派領頭羊,任內已啟動世代交替的這個優勢,畢竟現今新世代選民已做為政治參與的主力,較不喜歡傳統老派的政治人物,江的年齡相對於所有角逐者是最具優勢的,而年初江啟臣亦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版評選為「百大未來領導人」,這殊榮都讓其「未來性」有相當的國際認證,作為主軸,自有其說服力 ; 特別是今日登記的記者會後,許多年輕人自主願和江自拍合照,也能突顯藍軍年輕人對於青壯接班的熱切期盼。雖然江的主軸策略到位,但仍得針對朱的攻堅,凸顯其治理的績效,強化領導力,才能拉高勝率。
接下來看論述能力最強的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他以「救黨、救國、救兩岸」為訴求,和選民「約法三章」,要「掃除李登輝在黨內的政治餘毒、追打蔡政權禍國殃民的惡行、與結束敵對狀態創造兩岸和平」 ; 細部來看,他的主軸能和其「約法三章」相互呼應,也確實能切中深藍群眾的需求,有其利基。特別是他使用的是追隨品牌常會使用的「攻擊戰略」,點出中華民國已變成「中華民國台灣」時,黨及主席做了什麼?甚至攻擊2016年與2020年大選連續慘敗,民進黨荒腔走板的疫苗政策,黨、主席與天王們臥了什麼薪?嚐了什麼膽?又做了什麼?
而他在批評其他主席候選人的兩岸政策時,也針對他最熟捻的學術理論建構了他心中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希望藉由可能的途徑來訴求更多的選民,雖然坊間並不看好張亞中,但其拚搏的精神與期待藉兩岸論述創造兩岸和平的態度,勢必仍會制約其他候選人提出更具體可行的兩岸政策以為較勁,或許在真理愈辯愈明的基礎下,國民黨或又能找回兩岸政策的手感,扭轉不利的大環境。
最後來看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其「民生、和平、新領航」的主軸,主要仍訴求「九二共識」的兩岸政策來呼應期「和平」的主軸,但是卓的盲點在於其從來不是兩岸專家、對兩岸政策未必熟稔,也無法像張亞中般建構大理論,主軸的說服力恐不足。而其提到的民生及新領航,或許是期待選民回想到他以往彰化縣長治理的政績,畢竟縣長多會聚焦民生議題,但可惜的是,卓卸任縣長已久,現階段也並未看到卓強力攻堅什麼讓人有感的民生議題,能讓人信服他是個雄才大略的「領航者」,是以即便找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拍影片背書,但要產生強大說服力,或許仍有一段路要走。
分析完國民黨主席候選人競選主軸的優劣勢之後,哪個陣營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強化優勢及彌補弱勢的話,他離勝選也就愈近。
作者為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主任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