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王鳳奎》刻苦留學傳承了老兵父親的拼鬥精神

【愛傳媒王鳳奎專欄】父母以身作則,傳授我從小的價值觀就是「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凡事只要盡心盡力,老天就會有最好的安排」,我也傳承父親不怕苦不怕難的拼鬥精神。

在美國18年,都是秉持這種精神而獲得肯定,也因此沒有找過工作。但在最辛苦的時候,每個星期的全職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還要攻讀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工作想打瞌睡時,就躲到廁所,經常一天要「上廁所」5、6回。

當年拿著只有一年的父母獎學金出國留學,我很清楚父親的用意,他希望我一定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而後生」的決心,不然父母再有錢供孩子出國讀書也失去了留學的意義。我第一年非常努力認真讀書,無奈江湖現實就是因果報應,「出來江湖混總是要還的」,即使再努力,都彌補不了大學的不努力,自然無法以成績拿到繼續留學的研究獎學金。

在與父親的第一封家書裡,父親教誨我「書到用時方恨少」與「知恥近乎勇」,他要我對自己有信心,依然要盡心盡力,但書要讀,身體也要顧。就在我第一年快「彈盡援絕」的「窮途末路」上,突然浮現曙光,經由一位台灣來的交換學者引介,憑著我的繪圖作品集獲得印大視聽中心的研究生獎學金,印證了從小父母對我的勉勵:只要自己盡心盡力,老天自有最好的安排。

拿到第二年獎學金後,原先成噸的壓力頓時解除,但我並未因此而鬆懈,依然對學業及工作盡心盡力。當時電腦多媒體方興未艾,而我透過寫電腦程式從事繪圖及設計的工作算是前瞻技能,加上總是抱著比別人多做一點的工作精神,工作打拼的技能加態度,很快地就贏得視聽中心同事的肯定。當我電腦碩士快畢業時,原先主管電腦繪圖的同事剛好要離職,印大視聽中心大老闆親自面試,問我是否願意留下來擔任電腦多媒體專員(Multimedia Specialist)的全職工作。

當年父親送我到美國讀書,就希望我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我也沒讓父親失望,尚未畢業就取得第一份在美國的全職工作。當時印大視聽中心大老闆,同時也是教學系統科技研究所所長,他承接了IBM委託的電腦多媒體教室的大型研究計畫,除了原本的電腦繪圖工作外,也邀請我加入計畫團隊,擔任電腦介面設計(Computer Interface Design)的工作,那時我一個星期的工時是超過60個小時,我也趁著在學校工作可以減免學費的福利,又去讀了印大的企管碩士(MBA),所以很早就體驗那種既全職工作又讀書的辛苦。

由於工作過度,嚴重睡眠不足,每次在辦公室都會想打瞌睡,但辦公室是開放空間,不可能公開趴在桌上休息,我又不喜歡像美國人把咖啡當白開水喝來提神。後來找到一種克難方式,每次當要打瞌睡時,就躲到廁所坐在馬桶上,頭趴在膝蓋上小睡10-20分鐘即可,如此每天需要去廁所「坐馬桶」5、6次。可是美國的廁所都是隔板搭的,可以從隔間的下面看得到裡面,於是每次在馬桶打瞌睡都得將褲子脫下,避免在廁所偷睡穿幫。不過到了冬天就很麻煩,即使廁所有暖氣,但內部依然很冷,特別清掃人員喜歡將窗戶微開,讓廁所空氣流通,因此冬天在廁所偷睡經常屁股被冷空氣衝到而驚醒。

就是因為工作態度,我在美國從來沒有找過工作,都是透過師長、老闆的主動推薦,工作先找上我,連博士計畫也是企業付錢完成的。取得博士學位後,留在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兼助理教授。1999年結婚後轉到美國密蘇里大學擔任全職的助理教授,並獲得升等,直到2004年台灣工研院透過獵人頭公司延攬我回台灣擔任產業學院首任執行長。

(待續)

 

作者為東海大學EMBA教授

照片:老兵父親與母親到美國參加作者的博士畢業典禮

●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