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內心渴望愛,為何盡是用恨在索求?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家裡有事,在外奔波一天,空下來的時間,我沒忘一再去刷即時榜,看著馬來西亞薩提爾家族推手馮以量的新書《允許自己選擇愛》一路從排行榜下半段往上爬爬爬,爬到了第13名。
    心裡很歡喜,但也很難過。
    我想很多內在敏感的朋友,跟我一樣,看到這書腰文案,眼睛就濕了。
    「渴愛」而不可得,大概是親情裡最痛的痛。
    那親情手足之愛,明明該是天生的,不是嗎?
    沒有一個人想要被標籤成為不孝的子女,也沒有一個人拒絕自己在溫馨的家庭氣氛中長大。
    而為什麼,我們每一個家,掀開來多是坑坑疤疤,我們的內心充滿了黑洞,覺得自己是被孤立的,是不被接納的,是受傷的那一個。
    於是,我們憤怒、哀傷、委屈,我們選擇「恨」,因為「恨」是一種力量,如果我們不恨,我們就要承認自己是不被愛的那個。
    媽媽送了一份叫「焦慮」的禮物給她,也傳承了一種「憎恨」的思想給他;家人的眼淚、埋怨,就像是變相的權力,試圖要掌控他,讓他感到「愧疚」;他曾經跪在爸爸面前,求他別走;而如今,是他的兒子跪在面前,求他不要走。
    我們忘記了,孩子是一面鏡子,反應家庭互動的病態,他們不是病態的本身。
    以量說,成長不是回顧原生家庭,發現問題,然後為自己找個藉口,比責任推給父母。成長更不是繼續扮演受害者,要每個人為你的生命負責。
    而成長啊,是不找藉口,重新創造自己;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做出改變。
    謝謝以量,他從自身的故事出發,寫了12個關於「把愛帶回家」的故事。
    你問:「愛自己,為何要允許?」
    因為允許自己不再扮演受害者,寬容自己值得擁有愛,才能真正為自己負責,脫出桎梏,創造新生。生命裡的許多「為什麼」是沒有答案的,我們只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把傷害還給過去,力量還給自己。
    謝謝崇建大力推薦,他倆並不認識,卻因為理念相近,崇建一聽說以量要出書,立刻說:我來寫推薦!真是超級感動。
    坦白說,這書看過初稿之後,我還沒敢看第二次,當我再把書頁打開,我就該真真切切的問自己:你明明內心渴望愛,為何盡是用恨在索求?
    我得找回那顆溫柔的心。我得允許自己選擇愛。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