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左化鵬專欄】1月2日下午,前往台北火車站附近的「梅屋敷」賞梅。這是一間日式榻榻米房屋,百多年前,國父孫中山先生來台,曾下榻此處,指揮革命。
今天花訊未到,庭院中,十多株老梅,枝條尚未著花,我繞過小橋流水,在斜坡上的一座涼亭坐下,緬懷起國父。
圍牆外,車水馬龍,庭院中,遊客稀落。此處,現已更名為「逸仙公園」。國父族譜中名德明,小名帝象,十八歲時受洗,教名「日新」,廣東牧師粵音唸成「逸仙」,從此逸仙,也成了他的代名,廣被世人使用。
他一生從事革命,化名有十多個,他常自稱「孫文」,亦有人尊稱他為孫中山先生,「中山」是日本人的姓,國父流亡日本時,為掩清廷耳目,取名「中山樵」,回國後,別人也慣稱他孫中山先生。
革命成功後,民國肇建,孫中山先生一直被稱為總理,何時被尊稱為國父?新聞界大老姚家遂兄說,「國父」的稱號,始於河南軍閥樊鍾秀。
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當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公祭時致贈巨型素花,花圈上大書「國父」兩字,他的唁電及輓帳也均稱國父。
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再次倡議稱國父,隔年三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通令全國一體遵行。
既有國父,若無國母,豈非成了單親家庭?國父十九歲時,奉父母之命娶原配盧慕貞、後納妾陳粹芬、流亡日本時,先後和日籍女子淺田春及大月薰同居,四十九歲時和原配離婚,再娶二十二歲的宋慶齢。
看來這五人,都不適合當中華民國的國母,尤其是宋慶齡,後來投身共產黨,被周恩來譽為「國之瑰寶」。中華民國的國母,無可奈何,只好從缺。
我想起孫中山先生和宋慶齡小姐,當年,在教堂結婚時,吟唱的一首詩:「我願意是激流,是山裡的小河,在崎嶇的路上,在岩石上經過,只要我的愛人,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中,快樂的游來游去。我願意是荒林,在河流兩岸,對一陣陣的狂風,勇敢的作戰,只要我的愛人,是一隻小鳥,在我稠密的樹枝間做窩,鳴叫⋯⋯」。
這是匈牙利革命詩人裴多菲、山陀爾的愛情詩句,他的名言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孫中山先生送給新娘的結婚禮物,不是鑽石、珠寶,而是一支德國毛瑟手槍,配發二十顆子彈,十九顆為敵人準備,最後一顆留給自己,但終究這一支槍和子彈,兩人終生都未使用。
宋慶齡無己出,盧慕貞為孫中山生長子孫科,子承父蔭,本身也有才幹,當過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
和日本女子大月薰生的女兒宮川富美子,也曾受邀來到台北,參觀國父紀念館時,在國父銅像前佇立良久,從未見過父親的她,喃喃自語説:「原來我的寬額頭、深眼窩是來自父親的遺傳啊⋯⋯」。後來,她也到南京,拜謁中山陵。一九九零年,八十三歲去世。
時間不早了,走出「梅屋敷」的大門,外面又是另一個世界。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