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放手的愛 學習讓孩子跌倒

 


 父母親對孩子的愛總是難以拿捏分寸,積極關心易變成是寵溺、干預人生發展,放手成長,卻是放縱、不夠愛自己的孩子。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良好的品格發展,各自的教養方式也不同。如何抓住適當地愛的比例,就同單個佳餚難以符合所有人口味一般的困難。


 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十分驚人,剛出生的嬰兒又小又無助,但過了幾個月後,他們卻無懼的爬行,靠自己探索週遭的一切。兒童發展中的社會發展,襁褓期依靠父母或家人得到安全保護,再大一點,藉由與其他小孩互動訓練溝通能力,其實大量的社交能力,多從外在環境習得而來。而過度介入孩子彼此之間的相處,多會影響其孩童面對挫折或困難的處理能力。

 

 在12歲的孩子,會因表達能力無法讓大人理解,或剛學步時期跌跌撞撞,這類情形都在隱形之中,讓幼兒面對處理挫折情緒,可能哭鬧或扔擲玩具。當幼小的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總會偏向好言安撫的方式,但無形中亦剝奪孩子面對挫折的第一步。近期《發展心理學》發表的研究,父母有技巧地與孩子展開對話,最能幫助孩子正向發展。

 

 近期常出現的媽寶、靠爸族等名詞,其行徑也讓許多人搖頭,反舉工作報告脫父母完成,或學業、事業無一成就,單憑揮霍家世背景。這也顯見現今家長對孩子從小過度保護,而孩子成年後卻在怪罪環境不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不願檢討自身,過錯往他人推送的現象。

 

 其實幼童並不如同我們所見的脆弱,許多潛能或應變能力亦是從挫折、跌倒中學習。平時給予孩子獨處的時間,培養獨立性,從中更暸解自己,降低過度依賴父母的習慣。藉由獨處時間,發覺孩子自我潛能,很多事情皆是他們能自己完成,卻因依賴或父母超之過急的想要完成,而讓孩子失去成長的機會。當孩子開始動手自行完成某些事,或主動嘗試新事物,避免過多的挑剔或糾正,畢竟新的開始就是擁有練習的機會,家長的介入等同讓孩子放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