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蔣導播傳來九○年代在華視播報午間新聞前的工作照片,由國外組的賴大哥所拍攝。
當時新聞部人才濟濟,臥虎藏龍,賴大哥是得過金鼎獎的翻譯高手,中英文素養俱佳,閒時愛好攝影,我這幾張在新聞部留影的珍貴照片,大多出自於他的紀錄。
我在八○年代進入電視公司接觸媒體這一行,從節目製作到新聞採訪,看著台灣媒體在過去數十年的巨大變化,心理許多感觸。
剛好我家小壯丁今年考大學,從年初的學測考試開始,甚至更早在去年底,一群小壯丁們已經開始好奇如何選填志願,要念什麼科系。
「媽媽,我有好多同學都把傳院列為第一志願。」小壯丁突然跟我說。
「船院?是航海相關科系嗎?」我不解地問。
「傳播學院。」小壯丁簡單明瞭地回答我。
「喔!你同學都很有想法,很棒啊!」我回答。伺候青少年,我早已經學會先順毛摸,再逆毛摸,這樣他比較能夠接受「大人」的想法。
於是我接著補充說明:「不過,我不會鼓勵你去念傳播學院,因為我這輩子都在媒體,我太了解這一行。」
「對!我聽妳說過,但是我那群同學都瘋狂的想念傳院,我不懂為什麼,所以想再聽妳的意見。」
小壯丁的語言清楚地在我耳邊繚繞,這是多年來,他第一次主動說「想聽妳的意見」,頓時讓我感覺到一種浮誇的虛榮與滿足。
「大眾傳播,任何科系畢業的人都可以從事。比方說影視、廣告或公關公司。以新聞業為例,只要具備文字表達能力,商學院畢業來主跑財經,法學院畢業 跑檢調或政治路線,因為有主修的專業優勢,畢業後如果想從事新聞業,肯定有機會,就算試過了不想再當記者,轉換跑道去發展原本的專長,也比較能夠立即上手,可謂進可攻退可守。但是,傳播科系畢業,想轉行去做金融分析、資訊科技、甚至法務,都需要再花時間重新學習。而且,在台灣,從事媒體這行一定要有非常非常大的熱誠,否則,回饋很容易讓你失望。」我說。
小壯丁點點頭:「我也是這麼想。但是我跟他們說,他們都不聽。」
我笑笑回應他:「年輕人就是要有想法,嘗試各種可能性,我覺得你同學有這份嚮往,現在就能夠決定大學志願也很好。所有的生命都是要自己走過,才能體驗甘苦,得到收穫。」
「他們都把S大傳院列為第一志願。」小壯丁繼續說。
「S大傳院有輝煌歷史,在只有三台的年代,S大畢業生是僅次於C大的錄取生。不過,我還是那句老話,我希望你能念一個有校園的大學,就像你現在念的高中一樣,你不覺得每天走進視野遼闊又綠樹環繞的校園,就算接著要面對繁重的課業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是看到寬廣的校園風景,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心情開朗許多。這是我對你將來選擇大學的唯一要求,我希望你在大學教育裡不只是學習專業,也能學會海闊天空,人生不是只有讀書這件事,更多時候,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在形塑我們性格的寬容或狹隘,我希望你是走向愈來愈寬廣的方向。」
18歲的小壯丁,耐心僅限於聽到他想得到的答案。當我說到後面那段「大學校園觀」的時候,他已經顯得心不在焉。或者青少年都是這種酷酷的模樣,或者男孩子覺得媽媽做事情有時和男人一樣果斷會讓他產生認同混淆。
我承認,大多數時間我是一個愛撒嬌的媽媽,但是遇到人生重大關卡時,母兼父職的雙重人格讓我必須堅定,冷靜分析。
青春很短,荷爾蒙喧囂,這個階段每一步都有可能走成過河卒子,歪了就是歪了,有去無回。
我自己年輕時經歷過茫然,浪費許多時間質疑這個世界給我的難題,缺乏勇氣與鬥志。
如今,我希望這些徒然不要再發生在小壯丁身上。而我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則,回到這張照片拍攝的當時,我是這麼認真地在做新聞播報前的準備工作。
專心是我面對所有工作的態度,自律與自我要求。我想小壯丁應該有偷偷看到眼裡,要不然他不會來問我一聲:「我想再聽妳的意見!」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