頃讀報紙副刊陳妍君〈那些香菜教會我的事〉,恍然明白原來自己可能一直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視芫荽為風土恩物。三四片細莖羽狀複葉更是足以代表阿嬤的香味。
阿嬤長於廚藝,舉凡:魚丸湯、豬肉丸粥、菜頭排骨湯,乃至什錦海鮮炒麵,起鍋上菜末尾一道畫龍點睛工序,便是撒上洗淨瀝乾的芫荽,平凡家常菜登時提味,既清香去膩,那一抹鮮綠又添補顏色。
印尼華人多識聽講福建話,嬤只管香菜叫芫荽。我逾聚沙之年才後知後覺分曉芫荽即香菜,華語名字起得雙關,鋸齒狀葉緣逕自強烈的異味:我輩愛之者讚香,怪不得惡之者嫌臭了。
台灣小吃也常加這一味,尤搭羹湯、麵線絕配。個人愛吃某夜市攤滷肉飯,最享受一開動那兩三口,將飯上芫荽拌入,多層次開胃鹹香舌尖綻放,每去非點兩大碗不可。
嬤後六年。久闊她手藝,色香味未免減滅,惟芫荽猶然,似阿嬤遺留的暗號,不致盡淨。
●經授權刊載,原刊登於金門日報。
●本文為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