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金蘭/母愛故事闖進日常 驚奇也反思!

    這是一個母親節故事。原本發想是談去年5月17日立法院通過接著5月24日公告施行的同性婚姻法制化,週年之際,同性婚姻登記有前仆後繼的熱烈嗎?同志婚姻幸福嗎?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郭媽媽在母親節前夕來節目訪談,她先回答以她在同志圈服務16年的理解「同志公投」是個隱藏性的深度傷害。
    郭媽媽然後對內政部公佈去年同婚專法通過後有2939對(2939*2=5878人)登記結婚,但是她指,放在同志圈1000000人的分母下約莫僅有千分之六的人結婚登記,並沒有想像的熱烈。
    郭媽媽認為台灣在同婚專法通過後,成為全球27個承認同婚的國家,但另一半外籍母國不承認的問題,以及生領養孩子的規定也待檢討,但最根本的還是社會對於同志(愛滋病傳染)的誤解和更多的不認識,而同志也多處於自憐被動的位置,因此整個社會氛圍需要更友善、更多元溝通。
    郭媽媽在主題之外,更觸及更深層的性別故事——「生錯身體?」郭媽媽有個34歲的女兒在諮商等待轉換成兒子。
    郭媽媽她女兒從小喜歡穿褲裝被許多女孩兒喜歡,女兒在15歲跟她和先生告白出櫃,郭媽媽開始上網學習同性戀的各種資訊,2004年並進入同志熱線協會小組進行家庭諮詢服務。
    郭媽媽在同志專線服務7年內,發現父母家庭的支持接納是關鍵點。同時發現美國很早有同志父母組織(PFLAG--parents,families,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使得積極開朗的郭媽媽在地2011年7月7日首先發佈成立亞洲第一個針對同志父母親的團體組織,至今9年。
    郭媽媽面對女兒的同志發展進程是自我認同為「生錯身體」將再手術轉變性別歷程,不斷的突破傳統性別框架的學習接納還去香港進修上課,女兒長的像男孩穿著打扮帥氣也認真探索是要做一個男性,目前在諮詢等待著手術期間。
    如果你的小孩先是同性戀然後要女變男,你會如何?「你說了算,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愛你」郭媽媽談她輔導同志在櫃子裡抱緊秘密孤立無援的恐懼,而父母被隱瞞欺騙無知和日後衝突的經驗。
    再談她的女兒從小就喜歡女孩兒,然後女兒34歲目前有個相處10年伴侶,經常為了上「女廁」「男廁」困擾,她的女兒希望從同性戀再走進異性戀,郭媽媽陪伴著女兒手術將變成兒子的學習過程。
    郭媽媽在受訪時不斷的對於同志應該讓社會更認識、更早勇敢出櫃,「撒謊的欺騙的路越長,未來回頭就像要用橡皮擦將自己抹去擦掉的部份會越多,對爸媽的心痛糾結越大」累積疏離和不親的猜忌裂痕傷害太大。
    郭媽媽指26歲的男生不想跟爸媽溝通,他不出櫃,在櫃子裡想像家人、職場的歧視排擠,開個小縫往外看去,遲疑躊躇沒有行動。
    「我猜他是同性戀者」80幾歲的老媽媽來協會諮詢,她已經走入暮年卻還在等待生養獨立的50幾歲不婚的兒子跟她說真相。
    郭媽媽再三強調爸媽愛小孩,她指16年的輔導諮詢經驗是爸媽的接納度高達85%,郭媽媽強調「同志父母才是他們的最大資源,不是熱線團體不是同志團體,是家裡的爸媽」。
    郭媽媽和先生以及2個女兒都是天主教徒,郭媽媽在同志教會服務,這再意外的點燃話題「蛤?沒有宗教教義衝突?」郭媽媽坦率直白地回說「為什麼?」
    郭媽媽自信地闡述這是「天主揀選」殊榮,上天要他們家宣揚倡議性別選擇權的議題,這讓他們家庭人生有不一樣的期許使命,那不需要隱藏彆扭,而是昂首闊步坦然前行。
    郭媽媽自始至終都是堅定的笑臉的,用相信你的故事,相信你的理念去實踐去完成它的態度在談同志談性別改變!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