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李利國/舊地重遊 昔日富貴角回憶再現

又來到富貴角燈塔,還是不免觸景傷情,因為20歲首次到此步遊時,是由好友李雙澤帶路、孫嘉陽為我們拍照,昔日言笑嘻怡之景也歷歷在目,但他們如今均已乘鶴西去不復返,此地空餘我孤行!
    很多人應還會記得李雙澤在1976年倡導「唱自己的歌」運動,但很少人知道在更早幾年前,他就已積極引導淡大的朋友同學去「認識自己的土地、關懷社會的弱勢」,孫嘉陽與我因此受到啟發,日後曾多次合作推出「探訪鄉土、關懷社會」的系列作品(由孫嘉陽攝影與我撰文),分別刊登在中時人間副刊、雄獅美術與仙人掌雜誌。
    富貴角山坡上的野百合正盛開,我知道雙澤與嘉陽若還能看到,必然開心的很,但我已看不到他們的笑靨了。悲故念所思,不禁為之惆悵滿懷,久久不能平復!
    富貴角,舊稱「打賓」、「打鞭」,為平埔族原住民的譯音。清乾隆27年(1762年),荷蘭人法倫泰在《新舊印度誌》中,稱此地為「hoek」,意為海岬,後人便採其譯音稱為「富基角」,直到日據時代才更名為「富貴角」。
    富貴角燈塔為八角形塔身,塔高14.3公尺,是日據期間所興建的第一座燈塔,目的為建設日台兩地間的海底電纜及航路標識,竣工於西元1897年2月並正式運作,這座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地標,矗立於富貴角海岬,值得國人造訪。

 


作者為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