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劉旭峰/峰哥風遊.跟著歷史戰場遊台灣(二)

扛起「抗日保台」招牌,現實、務實一線之隔,用故事行銷自己,「落跑副總統」也能打出一片天。1895年乙末抗日戰爭之苗栗戰役有感—丘滄海。
    避開日軍,逃離台灣,內渡廣東的丘逢甲,他命是保住了,但是丘家在當時很慘。台灣的家產都被日本人抄走了,丘家老小要吃飯哪,怎麼辦?
    很懂行銷的丘逢甲,開始用故事包裝自己。雖然他沒有真正在台灣和日軍打過仗,但是口號抗日依然拿得出手,反正在那個資訊相對封閉的年代,也少有人會去挑戰。
    於是,丘逢甲三個字在廣東成了「抗日保台」的代表符號,他以曾經領導過台人「抗日保台」的事蹟和聲望去拜訪兩廣巡撫等高官大員,強調自己在台的努力應該獲得褒揚錄用。
    這個自我包裝行銷的招術果然奏效,丘逢甲很快的在兩廣總督府的教育學務相關單位裡謀得高階公職。
    不過,到了1905年,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止了。這個明清以來不實用的八股取士制度被廢止後,中斷了既得利益者的出路,這也讓以早慧聞名考取進士資格的丘逢甲非常不爽。
    再加上,他大概已經看到積弱的滿清政府氣數已盡,於是投入改革的陣營。他參加廣東的「新政立憲」研究社,掌握當時的社會氣氛向日本學習,以保皇為前提搞君主立憲。
    丘逢甲大概經常看新聞看書報雜誌,他很會掌握時勢,至少是跟對了時勢,為自己取得發言權。
    1907年開始,他又認為清末的亂局就是「官逼民反」。由於他在廣東長期掌理學務教育,和年輕人頗有接觸,他進一步鼓勵並支持廣東青年加入革命陣營(同盟會),包括當時也在廣州的羅福星和他也有過接觸。
    至於丘逢甲對革命是怎麼個支持法?他一個動嘴動筆的文人當然沒敢動刀動槍,多半還是動動嘴巴作精神贊助或者說說情幫忙革命黨落跑。
    不過,有這種鼓勵也就夠了,至少足夠維持他在廣東掌握話語權並且吸引士紳同儕的目光。到了1909年底,當廣東成立「諮議局」的時候,他就以具有知名度和社會聲望的雙重肯定接連被推舉為副議長,後來又接任議長。
    時間推移到了辛亥革命成功時,1911年底,他又以曾經在台灣「建立共和」當過「台灣民主國」副總統的重量級知名人士的高姿態,代表當時還沒有光復的台灣跑到南京,然後把代表台灣的神聖一票投給了孫中山,支持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
    用這個「台灣民主國副總統」投票支持「臨時大總統」當新聞標題,又讓丘滄海成為矚目的焦點與話題。
    丘逢甲走過落跑離台的人生低潮,經過內渡大陸後的跌宕起伏,在投票給孫中山的那一刻,應該算得上是他攀上人生高峰的剎那。
    之後很快的,到了1912年年初,他突染重病。深夜彌留前,據說,據說他臨終前囑附家人,「死後須南向而葬,吾不忘台灣也。」不過,這段蠻灑狗血的劇情究竟是真是假?真實性有幾分,沒有人知道。因為除了孝子丘念台,外人也很難守在病榻。

憤青型政治性格 現實?務實?一線之隔 丘逢甲就是懂得讓自己成為焦點
    走訪歷史戰場,原本只想快意的走走玩玩,卻意外的鑽進丘滄海的世界,讀到歷史大人物丘逢甲爭議卻精采的一生。
    從行銷包裝的角度,我看到丘逢甲是個善於掌握自身優勢,懂得把經歷包裝成故事,然後成功行銷的聰明人物。在面對人生逆境時,他撕掉「落跑台灣」的標籤,把自己轉化成有「抗日保台」經驗的偶像。
    你可能會說,太現實了,這麼做,臉皮要很厚。但丘逢甲若地下有知,他可能半夜都會跳出來替自己辯白,他這麼做不叫現實而是務實,他面對人生的正面思考比起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多更多。
    你還是反駁,說他是活在自己的象牙塔裡,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催眠、甚至自欺欺人。不過,我猜善辯的丘逢甲可能還是會說,你真要這麼反面思考,也難怪你會繼續當人生的Loser。
    我不是史學家,讀的資料還不夠多,對丘逢甲我更談不上評論。只能引用號稱台灣史家的連雅堂先生,他在《台灣通史》裡對丘的評價:「成敗論人,吾所不喜,獨惜其為吳湯興、徐驤所笑爾。」
    如果真有死後的世界,也許丘逢甲該到九泉下和同為苗栗客家人的吳湯興、徐驤解釋解釋,為什麼1895年日本兵來的時候,你要倉皇落跑內地,留下我們戰死沙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真希望山頂上這時候能夠來一壺酒。煮酒論英雄嗎?呵呵……,英雄何在?「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沒酒可喝,繼續往南走。去尋訪丘逢甲的苗栗同鄉吳湯興和徐驤殞命的古蹟戰場。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