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當人們送你最後一程而哀悼時⋯⋯

    事情要從前兩年讀了《麥蒂為何而跑》開始說。

    麥蒂是個美國長春藤名校的女大生,她高䠷美麗,活潑開朗,是紐澤西跑得最快的健將之一,她在IG上有一萬多名粉絲,每張照片都記錄著她的速度與美好。

    某日她走上一座停車場的頂樓,一躍而下。沒有人知道發生了甚麼。

    時間往前推兩個小時,她還在IG上和朋友聊天。時間往前再推一週,IG最後一張照片停留在上回比賽跑到終點時和母親相擁,而攝影機剛好對準她:「來,笑一個!」的燦爛笑容。

    時間若再往前推五分鐘,在抵達終點之前,麥蒂心裡想著:我不要再跑了,我跑不下去了,夠了,我厭倦了⋯⋯

    而這一切都是日後親友們從私訊裡才拼湊出來的。

    麥蒂在跑,麥蒂在笑,但麥蒂心裡痛苦極了。

    「微笑憂鬱」是英國劍橋大學學者拉姆絲(Olivia Remes)首先提出的,他說,微笑憂鬱比一般的憂鬱症更難讓人察覺。微笑憂鬱症指的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

    十分驚喜,洪培芸心理師很快速地檢視了本土的現狀,在這本新書《微笑憂鬱》,提出了屬於華人的種種微笑憂鬱的症狀,並明確的指出我們被社群軟體綁架下壓力與痛苦。

    而這群人就在你我的身邊,他們不會表現出萬念俱灰、滿臉愁容,相反的,他們在朋友間常是開心果、他們也可能是背覆著巨大壓力的老闆、他們是金榜題名的資優生、它們甚或是家庭工作兩頭燒的單親媽媽,還有,大家庭中被指定出來得辭職回家照顧失能雙親的人⋯⋯

    而或者那就是你。

    你感到自我厭惡、你痛恨自己每天戴著面具去上班、你再也受不了這「日復一日」讓我們拯救我們自己吧。

    你有悲傷的權利,你也可以接受自己不被接受的情緒。

    給生命多一點彈性。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