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左化鵬/那惜別的「風沙之歌」!

  3月13日午後,平溪山區煙雨濛濛。我們幾位好友,在半山腰一間雅致的咖啡廳,品咖啡聊是非。蔣濟翔兄清清嗓子,說他要唱歌助興,頓時鴉雀無聲。

  「紅燭將殘,杯酒已乾,相對無言、無言。潯陽酒醉,誰曉長夜何漫漫。共君一夕話,明日各天涯,縱然惜別終須別,別後誰復知見期⋯⋯」

  才唱完一小段,濟翔兄已眼眶泛紅,語帶哽咽。他說,孩提時母親常唱這首歌催他入眠,如今,髮已蒼蒼,每當唱這首歌,就會撩起思母情傷。

  這首歌和「杜鵑花」一樣,都是抗戰名曲。據說,作者是兩名東北青年,他們在洒店中,為入關參加抗戰的友人餞行,一時慷慨激昂,寫下了這首愛國歌曲。歌詞優美,曲調悲壯,抗日戰爭期間,傳唱大江南北。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每年春風拂面,耳畔都會響起「杜鵑花」這首歌。而「惜別」,卻已漸漸失傳。感謝蔣老太太,當年教會濟翔兄唱這首歌,讓這首抗戰名曲,薪火相傳,不致成為絕響,也要感謝濟翔兄分享這首動聽的歌曲。

  惜別:紅燭將殘,杯酒已乾,相對無言、無言。潯陽酒醉,誰曉長夜何漫漫。共君一夕話,明日各天涯,縱然惜別終需別,別後誰復知見期。

  關山遠隔,魂夢相牽,無翅難翔、難翔。遙望雲天,思念故人淚沾裳。勸君多勉勵,願君常歡顏,只要心心永銘記,相隔兩地又何妨。

  如蛾愛火,如螢愛夜,吾輩愛難、愛難。風沙何懼,昂首挺胸走向前。擦乾腮邊淚,脫去綉花衫,溫室不是我們的家,要那漫天的風沙。

  愛情綿綿,如膠似漆,兒女情長、情長,男兒立志,皆有青年何悲傷。今宵與君別離,明日我歸故鄉,上天不負多情侶,深情蜜意永久長。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