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面對台灣逐漸邁向老人化社會,許多政治人物提出的長照政策都是撒幣政策,完全不顧台灣的財政根本無法負擔。民眾黨邀請學者分析發現,如果單以2016年失能人口約76萬人來計算,每年每人平均花費15萬,則長照總經費需要1140億元,而目前失能人口大約有80萬人,長照總經費就需要1200億元,遠遠超出政府能力。
參與民眾黨政策討論的學者指出,蔡英文總統提出的「長照2.0升級」方案,包括五項重點:一、長照總經費從50億增加到400億,未來要增加到600億。二、照顧家庭增加。三、服務項目增加。四、日照中心增加。五、平價住宿機構增加。不過學者分析發現,蔡總統的長照2.0方案五項中的第一項增加預算如果做不到,後面的四項當然也做不到。學者指出,2019年長照基金的收入預估380億,要把長照基金增加到600億元,本身就是一個難題,更不用奢望1200億元,就此而言,蔡總統的長照2.0方案註定不只是開出了不足額的空頭支票,而且還把問題留給下一任總統。
參與民眾黨政策討論的學者建議,台灣的長照政策應該兼顧民情、需求與政府財政紀律,不能亂開支票,也不必像美國採取大型安養機構的方式處理,而是應該深化並推廣台北市的經驗,延緩失能才是最重要的,以社區照顧、在地照顧、在家老化、在家安養為目標前進。
學者指出,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每年1500元的重陽敬老金轉做整體長照規劃,不撒幣,而是積極佈建長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就是很正確的方向,學者以台北市的「老人共餐」服務為例,這可以讓長者多走出來活動,就可以延緩失能。學者認為台北市現在的「社區整合照顧服務(石頭湯計畫)」,整合醫療、護理、藥師等項目,就是長照應有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