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金蘭/落地生根 一手撐起家務的新住民

人生有多種面貌,有很多無法掌握的轉折,他鄉是故鄉的飄移,已經讓台灣是家,而越南胡志明市是一年一次的探親旅遊了!

「再也回不去了!」「台灣很好很安全!」這是「晶采」麵店老闆娘嫁來台灣生活21年的故事。

她談落地生根,應該是1998年嫁來後沒有上學也沒有補習,從原先不會講不會看中文到慢慢地可以聽說讀寫,她談兒子「相處時間太少」談做菜減鹽減油並且強調有特別去改良醬料。沒有談婚姻夫家。

「晶采」是客滿的,五張桌坐滿人。週末早上九點洗切煮飯忙到十一點半開賣,手沒停過的圍繞4口鍋子舀裝起落,直忙到下午二點半過後,掛起「休息中」的牌子,我們是最後一組客人,老闆娘沒有休息,繼續為著晚上五點半開賣的生意張羅備料。

這店是女人當家,沒看見男老闆男夥計,只見老闆娘和另一個婦人進出,婦人午休離去。老闆娘一個人的廚房,爐火未熄,這邊煮鍋滾煮肉燥和滷蛋,旁的另一鍋則慢火燉煮豆腐,老闆娘則在另一頭用大鍋鏟翻炒滿滿的榨菜肉絲。

雖然午休但零星上門的小姐和男學生張望著要求買滷肉飯,老闆娘不忍婉拒,停下手邊工作,還是順手包起滷肉飯給客人外帶。

越南籍老闆娘娓娓談起她是越南胡志明市人,嫁來台灣21年,已經是完全的台灣在地化,她拿下在廚房工作戴的口罩,露出秀麗可人的面容,她坦然細說她的麵店名字「晶采」是特地找人算過筆畫後挑選的,她喜歡那亮麗的感覺,她說話還是聽的出有個腔調,但是語詞入境隨俗的「65年次,今年43歲。」以及她指兒子唸大一是「2000年尾屬龍的」。

她沒有賣越南飲食,賣的是和前老闆學習的台灣小吃滷肉飯、魷魚羹和福州麵以及蛋包湯等道地的台灣吃食。她講起受雇跟老闆學做台灣小吃3年多後,有一定的聰慧能幹,使得老闆租下這個店面雇用她來經營,由夥計變店長,然後再同意讓她合夥成為半半個老闆,但是雙頭馬車的經營理念出現差異衝突,最後拆夥就由她獨自出資承接經營。這不斷學習精進的創業過程凸顯老闆娘的開放進取性格,而這店她一路走來已經是經營11個年頭了!

「晶采」是經濟小吃店的平價消費,好客大方的老闆娘特別拿香蕉給我們吃,還讓我們嚐她的榨菜肉絲加黑胡椒,她強調配飯吃也很好吃。

「晶采」老闆娘靠著堅持台灣傳統小吃的勤奮努力做出口碑。老闆娘很強調她研發改良醬料,她賣的福州麵口味是少油少鹽,小菜不死鹹,但是如果客人有要求再增加調味。

景美街上10多年來餐飲業的多國料理供給變多,而消費則相對變少的競爭激烈,「晶采」老闆娘積極樂觀地活出勤勉人生。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