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秦明憲/柯P真懂社會住宅,綠營只會嘴

曾幾何時,買房對年輕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看到政治人物大談房屋政策,真是百感交集,因為「社會住宅」這幾年不但成為許多候選人的重要競選支票,更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宣稱的施政目標。但是說得很容易,重點是怎麼做?

總統蔡英文在2019年五月,敲鑼打鼓地說她4年前競選時喊出的「8年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目標,正逐步完成中,還說目前政府施工中1萬3千戶,規畫中2萬多戶,預計到2020年會完工4萬戶。

好幽默!民進黨政府8年真的能蓋20萬戶社會住宅?

首先,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8年內中央政府總預算,就要編列5,000億元,12萬戶共要3,000億元,這麼龐大的金額數字,錢要從哪裡來?儘管試圖透過修訂《住宅法》,中央補助興建期間利息與非自償性經費,並運用公有土地長期租用及採取長期融資攤還的方式,宣稱 8年總共只需補助73億元,透過財稅帳面數字來轉移焦點。除此之外,蔡政府還加碼提供房東房屋稅、地價稅及所得稅的優惠,為的是鼓勵房東投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的行列,但8年內要花超過3百億元納稅人的血汗錢,去補貼房東(或是包租代管業),讓人懷疑是否是打算以包租代管的總數字,來當作「空屋移轉社宅」的漂亮數字?居住正義固然重要,但納稅人的錢就不是錢?可以這樣亂撒錢補貼,只為滿足蔡英文住宅政策的達成?

除了政府舉債蓋社會住宅不容易,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是否還有土地可以蓋足以容納上百、甚至上千人的社會住宅,土地能否順利取得,成為難解的問題;加上台灣人長期以來「有土斯有財」「沒房就是魯蛇」根深蒂固的傳統置產觀念,讓「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在台灣推行不易。另外,最常遇到的,就是週邊鄰居「鄰避效應」的強烈反彈,許多人因為刻板的印象,除了擔心社經地位相對較弱勢的社會住宅居民會帶來治安的隱憂,更不希望住家附近因為有了社會住宅,房價因此受到波及下跌,之前甚至有居民和市議員在公聽會上,高舉「公宅滾蛋」的牌子,說他們不想和窮人當鄰居,不歡迎社會住宅的興建。

所以,當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議會備詢時,講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不相信」、「不可能」、「臺北市也沒有2萬戶」,內政部竟砲火全開,說「柯文哲的社宅論述鬼打牆」,不但是睜眼說瞎話,內政部會不會也「好傻好天真」?柯P已經指出國王沒穿衣服,大綠就別再嘴了。

作者為企劃人員

●本文為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