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香港是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島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大陸與香港無論是在經濟、貿易和金融等多方面都互相影響與互惠。香港能夠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大陸是背後的重要基礎,在匯率穩定、資產定價和金融訊息等多方面為香港提供有力支撐。
香港是貿易轉口港也是大陸重要的出口對象,在大陸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發揮了極關鍵的經濟功能,隨著大陸在2001年加入WTO,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逐漸活躍,香港在出口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香港是中立的自由貿易區,具有轉口貿易的優勢,進出口清關速度較快,關稅水平較低,擁有輻射全球的流量管道,為大陸的貨物進出口打開一個摩擦較小的通道。
香港也是大陸吸收國際資本的地方,且佔比不斷增長,香港是外商投資內地的重要平台,存在大量的國際資本過境投資。今年五月川普宣稱,在看到中方作出美國意願下的改革之前,要停止所有中國企業在美國IPO。在赴美上市可能受限的情況之下,香港成為中國企業吸引國際投資者的地方。
從IPO 募資金額看,香港市場募資金額約為美國市場的3倍,對於大陸企業而言,香港資本市場比美國市場還重要。去年4月港交所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為內地高新技術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提供了全新上市願景。
另一方面,香港身為國際金融中心,它的地位、鞏固與發展均離不開大陸的支持。要能成為金融中心需要三大支柱,一是有大量資金進出,背後是大規模的金融產品交易。二是金融產品定價中心,要想成為定價中心,必須要有大規模交易活絡的債卷市場與股票市場。三是金融訊息中心,金融訊息匯集投資者供求需要,反映金融市場的預期。香港在這三方面都離不開大陸支持。
香港與大陸互為重要的投資夥伴,雙向投資資金是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香港匯率保持穩定的重要基礎背後是大陸的支持,為大規模資金進出提供穩定的匯率與價格環境。1998年8月香港受到國際遊資索羅斯的攻擊,得到中資銀行的全面護盤與支持,國際遊資慘敗撤退,香港金融局勢重回穩定就是證明。
國際金融定價中心需要大規模、交易活絡的債卷市場與股票市場,才能產生恆生指數等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均衡價格,大陸企業與投資者均發揮重要作用。中資企業也為香港的擴充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大陸投資者的廣泛參與是香港金融訊息中心的重要支撐,滬港通與深港通構建了內地與香港投資者的互聯互通機制。內地投資者與資金的參與使得香港股市涵蓋各類投資者的買賣取向,形成金融訊息的雙向反饋機制。
香港是大陸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重要的貿易夥伴,吸收國際資本的管道。大陸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持,沒有大陸外匯儲備在資金和預期的支持,香港容易受到國際遊資衝擊,難以為資金進出提供穩定的匯率環境。沒有大陸的參與,香港的轉口貿易將大幅降低。沒有大陸企業的參與,香港聯交所無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IPO市場,沒有大陸投資者的參與,香港金融訊息的深度與廣度會減低。
金融中心是區域級、國家級還是世界級,取決於其輻射範圍與服務範圍,紐約、東京等均依賴體量較大的國內經濟體,倫敦則依靠整個歐洲市場,香港與新加坡則依賴擴展其輻射範圍。沒有大陸的支持,香港在與紐約、倫敦等競爭中毫無優勢,這是香港需要大陸並且離不開大陸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