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念初/藍綠說「黑」故事

    人類是由口述記憶開始,口述的時代,流傳著許多傳說,故事取代了科學傳授知識,從上一代到下一代,藍綠政治黑故事,不僅在口述裡傳布,也在媒體中傳播。

    台灣民主歷經數十年的轉變與衝撞,藍中有深藍,綠中有深綠,藍綠之間仍然用說黑故事方式,各自解讀彼此所認識的台灣與敵對政黨,我們到現在為止,還不能靠科學的邏輯與理性的天秤,讓政治跳脫藍綠來計分,這是一個被政治包裹起來的社會與世界,我們卻已經習慣它的來去與上下台,也習慣這種說黑故事的方式與氛圍。

    抹黑這件事,就像當年的巫術傳說一樣,早期我們對於大自然的了解不足,產生恐懼之心,於是,相信神靈在主窄著一切,巫術信仰存在著好幾世紀。

    事件愈神秘,愈能激起探索,愈能產生人心的恐懼。

    藍綠政黨在選舉期間,神秘事件會愈來愈多,無法靠科學來驗證,就只能透過說故事來演繹或解釋,怎麼說故事?說給誰聽?故事說得好不好?有沒有渲染力?有沒有殺傷力?故事間如何攻防?政黨集體敘事產生催眠與療癒效果。

    以抹黑事件來看,若抹黑可以被黑白確認,被抹黑一方會立刻提出證據反駁,透過司法有利控訴,若抹黑事件有反噬的風險或根本無法短時間驗證,一般來說,就要靠說故事能力,辯護成功就達標。

    抹黑在選舉裡好用的原因,它容易獲取同情票,這是悲情牌,也是低層次的困境訴求。

    在選舉故事的呈現上,高層次的政策與目標訴求常輸給低層次的情感認同,原因很簡單,選民會投射自己的角色在參選人身上,如果換成是自己是參選人,被抹黑至如此,孰能忍?而這種選舉的戰術運用,對同溫層很受用。

    放大抹黑的強度與找尋適合立即回應的內容與對象,這是抹黑選舉戰術,看似譴責抹黑文化,但被抹黑會激起選民更大的凝聚力,尤其接近投票時,悲情掉淚選票易入箱。

    抹黑的內容為何?若是選民易懂及容易理解辨識者,適度消費抹黑也是一種手法,也容易在選舉裡得分。

 

黑韓說若成研究文本   韓陣營恐更失分

    韓國瑜在非競爭對手所設置的網路平台上,被質疑夜間部大學畢業,韓陣營很快提出日間畢業證書,證明這是黑韓手法;但韓國瑜針對座車疑似被裝追蹤器的不報警追究,讓國家機器是否介入選舉?變成羅生門,凸顯面對抹黑事件態度上的不一致。

    看待選舉裡的抹黑與類抹黑,有人把點當成線,把線當成面,抹黑產業還可以追蹤上下游,一併列入共犯,選舉裡的負面故事,會把它統計後加總的,除了媒體片庫外,就是受害者,或是對抹黑效應有積極想法的人。

    若仔細看看抹黑的定義,『是一種政治或選舉學術語,指以未經證實的言詞攻擊對手,包括謠言中傷、扭曲其說法、將部份事實加油添醋、以謊言人身攻擊,而使對手聲譽及可信性受質疑。』

    當放寬了抹黑的定義,非來自對手,把媒體報導、可評事件與言論觀點,都列入抹黑,當然黑X產業鏈就成立,被抹黑極大化的文本詮釋與解析,就是一個值得探究的文本分析。

    學術上選舉抹黑研究已有相關文獻,參選人危機傳播與形象修復策略,也已經成為選舉必要知識與策略研究。若拿過去選舉裡的負面選戰新聞來看,都是以候選人是否涉入相關弊案,檢視其誠信與是否圖利,用高道德與高廉潔度看待競爭對手。

    還記得17年前的高雄市市長選舉,是台灣負面競選文化的一個典型範例。當時參選的兩位市長候選人謝長廷與黃俊英,都互相指控對手涉入弊案。其中,謝長廷受困於涉入新瑞都開發弊案的指控,國、親兩黨共推的黃俊英則被指涉在擔任吳敦義的副手任內,涉嫌在硫酸錏公司土地重劃案中圖利地主。

    1993 年蘇貞昌競選連任屏東縣長時,選戰末期,伍澤元以一顆石頭讓蘇貞昌敗選,攻擊賽嘉公園一塊大石頭花了一百五十萬元,攻訐蘇貞昌涉嫌圖利廠商,蘇落選後,指控伍澤元違反選罷法,最後打贏官司。

    1998 年吳敦義競選連任高雄市長時的緋聞錄音帶和2000 年總統大選時宋楚瑜興票案所牽扯出的金錢與誠信等問題,都是台灣負面選舉文化的代表作。

    相較於韓國瑜陣營目前只陷入酸民文化,年輕人kuso現象及媒體的批判中,韓國瑜並未真正陷入來自競爭對手的攻擊,目前新聞所見的參選攻防,每一起幾乎都來自失言或自爆,離正式選舉還有四個多月,第三組參選勢力尚未登場,所有人目前都還沒有正式登記參選,考驗其實並未開始。

    選舉陣營攻防在相關弊案上,並且愈爆愈烈,這才是典型的負面選戰,只想在單一事件決一雙贏,而不想全面作戰的模式,才是負面選舉。

 

2020大選政黨弱化 已是時代趨勢

    政黨政治的設計,其實是高標的政黨等同於參選人的概念,也就是政黨推出的人選,政黨必須背書,韓國瑜是國民黨的政黨提名參選人,韓國瑜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政黨的形象,也連動著立委的選票。

    過去政黨對決是選舉裡的高潮,負面選舉仍是常態,也是檢視政黨危機處理的能力,2020年的總統大選,因參選人的非典型化,政黨本身的影響力下降,外部勢力與參選人個人的形象,恐將是勝選的關鍵,政黨已經救不了政黨提名人,政黨的黨紀如同幫規,在幫眾已縮小的現實裡,只能象徵性的宣示,我預言2020後的政黨政治,將首度出現政黨內部路線上的重大調整,非政黨執政的時代也將來臨。

    回到政策辯論,回到總統的治國角色、團隊與形象,這些都是總統參選人自己要學習與精進的,有人一輩子都在做準備,有人靠局勢與氣旋一搏,不管如何?與政黨打綁腿的時代,已經退流行了,選舉老套路,最終禁不起人民的檢驗。

 

 

作者為微笑影室陳室長

  • 經授權刊載,更多文章見作者部落格。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