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Jack Dai/陌生臉友私訊?!也要認真回覆!

  陌生臉友激動而節制地私訊,名為討論、實則說服我認同她對江孟芝抄襲的見解,炮火非常強大,由於他真的很節制,故一般不太理會陌生訊息的我,不禁認真回覆了幾點,同步分享於此:

1.給我上等牛勒和所有江振誠能拿到的食材,我依然煮不出RAW的餐。

2.同理,圖庫一直都在,許多設計師也都會拿圖庫來改,好節省時間、也可以製作自己不擅長的風格,這依然不代表一般人有圖庫時能做出一樣的作品。

3.「不過就是排排圖,我也行。」這不就是多年來最受人唾棄的不尊重專業之謎嗎?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民間有這麼多醜醜的設計的緣故之一,更是設計師這工作為什麼依然很有市場的緣故:概念、結構、配色、排版,有門檻。建築、空間、文字同理。

4.即使這次江犯了低級錯誤,但以她呈現出的作品來看,依然是挺不錯的設計師。

5.故,身為小業主的我,如果要聘請設計師或找外部合作,我依然不可能聘請那些突然很懂設計的網民,相信你也是,反之,江孟芝有作品、有成績,可以。

6.這讓我想起 Steven Sloman 和 Philip Fernbach的著作《知識的假象》一書,他提出一個非常犀利的脈絡:

  從人類演化的角度出發,人類因為腦容量有限,故對於複雜的訊息有本能性的排斥感,僅而演化出「直覺」這玩意。

  很經濟的直覺幫助人類節省決策時間,得以生存,卻也成為人類探索世界與理解知識的阻礙:我們以為我們很清楚,我們其實不知道:如同設計看起來是一張圖,看視覺溝通的邏輯與技能一般人不知道。個人思考是非常侷限的。

7.以上不等於江孟芝沒錯,她是犯錯了,而網民們呈現出來的整體現象,更是常見到不行且容易被忽視的謬誤。

8.最後:給我鋼琴和琴譜,另外附贈兩段錄好的間奏,我依然彈不出德布西的月光。

  以上個人觀感,純分享,後續我就不參與討論囉,感謝。

作者本名戴于千

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

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